目前分類:高中教甄歷史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國立臺南女中 110 學年度第一次教師甄選試題卷(歷史科) 
一、 名詞解釋(20%,每題 5%)

1. 吉野村(1911 年命名)
2. 甲必丹
3. 布拉格之春
4. 伊本‧巴杜達(Ibn Battuta,1304~1368 或 1377 年)

 

 

二、 申論題(60%,每題 20%)
1. 請分別敘述義大利、德國、日本及西班牙四國的極右派政權建立之背景、年代、發展及結果。

 

2. 在討論明清時期中國人的海外移動(移居)時,考量動機、移民類型、規模、流向與分佈等多層面因素,您會將其分為幾個階段來論述?試根據您所區分的階段,說明各階段海外移民興起的背景原因、移民類型、特徵、主要流向、政府態度、與僑居地的關係及影響。

 

3. 大甲鎮瀾宮從 4 月 9 日起展開九天八夜的媽祖遶境,往年吸引上百萬人參與,與天主教梵蒂岡聖誕彌撒、穆斯林麥加朝聖,被 Discovery 探索頻道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請說明歷代媽祖地位的變遷,以及媽祖形象的特色。
 

 

三、 試題解析(20%)
此為 109 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試題的第 6 題,請以此題回答以下問題:

 


非洲西岸的聖赫倫納島附近,打撈到一艘十七世紀初期的歐洲商船,船上有一百多件中國青花瓷。學者解釋,當時歐洲多國爭奪亞洲貿易主導權,常發生海戰。這艘船最可能是因哪兩國海戰而沉沒?
(A)西班牙與瑞典 (B)西班牙與丹麥 (C)葡萄牙與法國 (D)葡萄牙與荷蘭

 


(1)請選出正確答案(此小題不單獨計分,錯誤的話整題 0 分)
 

(2)請分析這個題目所需具備的歷史知識(5%)
 

(3)請為此題寫詳解,需要分析每一個選項的對錯(5%)
 

(4)請以(2)所分析的知識點,重新設計一個考題,並附上答案與解析(題型可為單選題或多選題)(10%)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0竹東高中教甄 歷史科

感謝shui2005老師

原文 https://www.ptt.cc/bbs/studyteacher/M.1627654318.A.777.html

一、名詞解釋(5*4=20%)

1.斥和碑
2.密摺制度
3.新舊文學論戰
4.薩法維帝國

 

 

二、以「西方對現代性的反省」設計一兩小時的教案(20%)

 

 

三、以竹東在地之產業發展(樟腦,水泥、玻璃工業、科學園區外溢區域)設計一歷史與探究教案,課程時數不限,主題明確即可。(20%)

 

 

四、以1900~1950年代之時代背景說明東南亞華人領袖之認同與意識轉變。(20%)

 

 

五、給戰間期德國發展之課文(從一戰後戰敗賠款等到法西斯主義納粹德國崛起),要求說明如何引導學生培養閱讀素養能力,須有別於其他科的素養能力。(20%)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0清水高中教甄 歷史科

感謝gilligan老師分享

考試時間:120 分

名詞解釋,25分,每題5分
1.媽振館
2.現代性
3.吉利支丹
4.傳統領域
5.編戶齊民

 

 

申論題,40分,每題20分
一、越南阮氏王朝、朝鮮李氏王朝過去也效法中國傳統儒家制度......但十九世紀
後先後面對外來勢力衝擊,請描述兩國在面對外來入侵的態度和回應,各舉出一位人物說明,並比較其異同。並各列舉一本書,供有興趣的學生自行閱讀。(這個題目很長,我只能大概打出......)

 

二、108課綱世界史中,強調全球化和區域交流,試從物質文明出發,設計一段課程包括物質、族群、區域交流等,你會如何引導學生、如何提問,說明教學策略(這題一樣很長.....)

 

 

素養題,35分

三、給一段一位台籍穆斯林的故事(約一千五百字),參考課綱,設計一組問題,題型不拘,要給正確答案,使用的學習內容、學習表現、測驗目標、評分標準(15分)

 

 

四、給兩篇資料,清水鬼洞和大楊油庫,設計一個在地課程,請寫出授課學生年級,要呈現課綱的哪一段(20分)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立竹東高中 110 學年度第一次教師甄選筆試試題 科目:高中歷史

說明:本試卷共五大題,各 20 分,合計 100 分。
一、名詞解釋(20%)

1.斥和碑
2.密摺制度
3.新舊文學論戰
4.薩法維帝國

 

 

二、當代世界呈現許多現代與傳統的衝突,請以「西方對現代性的反思」為題,設計一個兩小時的教案,須包含教學目標、提問設計、課程內容及作業形式,並請至少列出兩篇參考文獻。(20 分)
 

 

三、根據新竹縣政府網頁的介紹:「竹東鎮工商薈萃,緊鄰上坪溪與頭前溪,水源堪稱豐沛,亦是交通樞紐地帶,是溪南地區(頭前溪為界)八鄉鎮中首善的重鎮,曾經為臺灣三大鎮之一。竹東早期以製造樟腦聞名,其後石油的鑽探、水泥及玻璃工業的設廠及林場集散場的拓展下,使本鎮的繁榮一日千里。近年來因科學園區將竹東頭重、二重部分地區畫入,更延續了本鎮的生命力,轉型為高科技研發中心。」可知竹東地區的歷史人文發展有很多值得發掘和學習認識的地方,因此請以本校學生出發,設計幾堂(堂數課時不拘,有完整系統即可)以竹東地區為核心的「歷史科探究與實作課程」。(說明:請省略歷史學方法論的介紹,直接針對探究主題、資源運用、活動設計、學生成果產出等面向進行論述)(20 分)
 

 


四、 南洋地區活動的海外華人可用「華」這個分類做為群體的集合名詞,二十世紀初隨著「中華民族」的概念被創造,中國政權對於海外華人的拉攏,以及中國政局的發展,在南洋華人國家民族認同意識的增強下,「中華/中國民族」的認同更被凸顯;不過,過去影響華人群體認同的媒介,諸如血緣、地緣及語言等仍扮演一定的角色,加上中國本身和南洋政經局勢的變化,使得這群南洋海外華人,特別是中國政權致力拉攏的大商人們,對於中國民族主義認同的想像可說有許多不同的內涵,因此,請進一步分析並說明 20 世紀上半葉(1900-1950)在南洋活動具有領導地位的海外華人們認同意識的變化與發展?(20 分)
 

 

五、 歷史教科書是目前絕大部分學生學習歷史的媒介,然而,國內的歷史教學界近幾年卻呼籲,帶領學生進行歷史教科書的閱讀要十分小心,例如援引 Avon Crismore 說法即是:「缺乏顯示作者價值判斷的『後設論述』(metadiscourse),以及諸如『可能』、『看起來』等『防範性字眼』,使得學生難以進行批判閱讀……。」此外,目前新課綱強調閱讀素養能力,提及:「強調學生整合知識,將知識應用在個人生活以及工作領域,並培養『高層次的思辨技巧』與『整合性的思考與溝通』,建立解決問題的態度與能力。」因此,請以下列節錄的課文為例,說明如何在歷史的課堂上進行培養閱讀素養能力的教學,並進而定義「歷史閱讀素養能力」,來與其他領域的閱讀素養能力進行區隔。(20 分)

(課文節錄《三民歷史第三冊》頁 83-84)一次大戰之後,德國身為戰敗國,需負擔鉅額賠款,又遭逢經濟大蕭條,失業人口大增,使得以忠黨愛國、效忠領袖為主要信念的法西斯主義,獲得越來越多人的支持。1933 年納粹黨領袖希特勒(1889-1945)成為德國總理,不久他解散其他政黨、控制言論自由,並由國家管制經濟,施行極權統治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育部受託辦理110學年度
公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甄選
歷史科 試題

第一部分:選擇題(共40分)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40分)

1. 歐洲某一時期,形成了兩大軍事同盟,奧地利為了取回被普魯士奪取的失地,拉攏對普魯士不滿的俄國,更進一步與百年來的死敵法國結盟,締結攻守同盟條約,任何一國受到攻擊,各盟國有義務保護;此時英國為了保護北美及印度的利益,選擇與普魯士親近並結盟。上述所產生的軍事衝突,最終引爆了什麼戰爭? (A)七年戰爭 (B)三十年戰爭 (C)第一次世界大戰 (D)克里米亞戰爭。
 


 2. 某條約有以下內容「終止與德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和鄂圖曼土耳其的戰爭狀態並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俄屬波蘭等地割與德意志帝國與奧匈帝國19世紀俄土戰爭以來掠奪的土地歸還鄂圖曼土耳其,此外尚須給德國60億馬克賠款」,然而條約簽訂後沒有多久即作廢。這份條約的背景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1856年俄國於克里米亞戰爭中戰敗 (B)1878年俾斯麥召開的柏林會議 (C)1918年俄國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D)1945年蘇聯參加雅爾達會議。

 

3. 有關中國君權與相權的演變,學者認為具有「時代愈前,相權愈重,時代愈後,相權愈輕」的特色。下列關於各代削奪宰相權力或皇權擴大的敘述,哪些選項正確? (A)宋初中書省獨為宰相機構,宰相僅能掌管民政,無權過問軍事和財政事務 (B)元朝採取文武分權之制,以尚書省總攬政務,樞密使掌軍事 (C)明太祖不信任宰相,將其廢除,親統六部,又設立諫院、御史臺加以牽制 (D)清朝增設議政王大臣會議用以取代軍機處,因而皇權高漲。
 

 

4. 13世紀,某個伊斯蘭帝國腹背受敵,東方有騎馬射箭的蒙古人,西方有身穿甲胄的十字軍。關於這個帝國下列何者正確? (A)這個帝國是奧米雅王朝 (B)這個帝國最後亡於蒙古人之手 (C)這個帝國最後滅亡拜占庭帝國 (D)這個帝國掌握實權者為哈里發。
 

 

5. 下列有關美國邦聯政府與聯邦政府的敘述,何者正確? (A)前者成立於1776年大陸會議召開時;後者成立於1789年的制憲會議 (B)前者中央權力較大;後者中央權力較小 (C)前者結構鬆散難以建國;後者劃分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權限 (D)二者皆採用三權分立的制衡學說。
 

 

6. 1054年,基督教正式分裂為西方教會與東方教會(即羅馬公教、希臘正教),試問造成其分裂的主要原因除了教義上的爭議之外,還有下列哪一個因素? (A)對宗教事務管轄權的爭議 (B)因君士坦丁大帝召開尼西亞會議所致 (C)皇帝下令奉基督教為國教而分裂 (D)由於查士丁尼西征恢復羅馬帝國。
 

 

7. 以下是三段關於臺灣史學研究發展的資料:
資料一:十一年裡,《食貨月刊》共刊登了70篇屬於史學方法論範圍的文章,其中研究方法領域者有41篇,專論社會科學與史學結合者尤其佔了絕大份量。

資料二:學術與現實保持適度的距離,不必呼應現實的政治社會情境;研究態度崇尚實證,不喜理論,實證方法蓋以辨別史料真偽、發掘原始資料為主,較少涉及歷史學之外其他各種學問的方法和觀念。

資料三:臺灣史研究本是中國史研究的一個支流,原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但近二十年來,由於時勢的推移,臺灣史研究風氣乃漸興盛,成為歷史學界的顯學。若依資料出現時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A)資料二→資料一→資料三 (B)資料二→資料三→資料一 (C)資料一→資料二→資料三 (D)資料一→資料三→資料二。
 

 

8. 以下是關於清代時期,臺灣港口的敘述:
資料一:由於是早期臺灣與中國交通唯一的正口,商業繁盛,北郊蘇萬利,南郊金永順,糖郊李勝興,均是重要的商人。
資料二:乾隆時期,有「水陸碼頭,穀米聚處」的描述,泉郊金長順、廈郊金振順,為重要的商人。道光時期最為興盛,有「舟車輻輳,百貨充盈」的盛況。
資料三:起初時,走私頗為猖獗,乾隆時,迫於情勢,開放與大陸的港口對渡,商業轉趨繁盛,咸豐年間,因械鬥轉趨沒落。
關於這三份資料的分析,下列何者正確? (A)資料一應是鹿耳門,與福建五虎門對渡 (B)資料二應是鹿港,與福建廈門對渡 (C)資料二應是鹿港,與福建蚶江口對渡(D)資料三應是艋舺,與福建蚶江口對渡。

 

 

9.「你們這一代將在接下來幾十年裡,面對如下的重大挑戰:保護主義和貿易衝突正危及自由的國際貿易,進而危及繁榮的基礎;數位轉型影響了我們生活的所有面向;戰爭和恐怖主義,導致許多人流離失所,被迫遷徙;尤其,氣候變化對地球的自然資源構成了巨大威脅。」請問這應該是哪一位政治人物所發表的演說詞? (A)1950年代的美國杜魯門總統 (B)1960年代的蘇聯總書記赫魯雪夫 (C)2010年代的美國川普總統(D)2010年代的德國總理梅克爾。
 

 

10.「這項政策」開始實施時,許多人認為這是對革命的背叛,將導致資本主義的復辟,削弱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但最終這一政策效果卻非常好,實施「這項政策」的人表示:「在戰爭結束時,我們就像是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現在,它居然能夠拄著柺杖走動了!」請問「這項政策」應是? (A)1880年代俾斯麥採行的國家社會主義政策(B)1920年代列寧所採取的新經濟政策 (C)1930年代羅斯福所採取的新政 (D)1940年代希特勒採取的勞動預備隊。
 

 

11. 以下是西元1905年到1907年間華人移居馬尼拉和新加坡的人數統計,可見移往馬尼拉的人數逐年下滑,針對此一現象,下面何項解釋較為合理? (A)西班牙在馬尼拉發動「紅河事件」,致使華人不願移居 (B)立憲運動順遂,國內政治情況緩解 (C)荷蘭與西班牙爆發戰爭,馬尼拉淪為戰場 (D)美國佔領菲律賓,對華人移民採取限制政策。
image
 

 

12. 這個宗教嚴格信仰一神論,認為神是唯一的、是全知全能的,是宇宙萬物的締造者,主張在神的面前人人平等,反對種姓分離與歧視婦女。信仰業報輪迴說,人要靠神的惠顧和祖師的指導纔得以解脫。反對祭祀制度與偶像崇拜,主張簡化禮儀,朝拜聖地,積極入世。關於這個宗教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這個宗教在建立後迅速傳播,建立起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B)這個宗教是在印度教的虔信運動和伊斯蘭教蘇菲派的共同基礎上產生 (C)這個宗教要求恪守十誡,強調三位一體 (D)這個宗教認為四姓平等,通過戒、定、慧的修行,可以達到涅槃。
 

 

13. 學者黃仁宇評斷某朝:「一個以軍人首腦而組成的國家,自始注重國防,偏偏在軍事上的作為不及其他統一的朝代。庶民經濟繁盛,但是政府卻不能掌握這種優勢,最後竟然陷於嚴重的財政困難。」請問造成這個朝代形成嚴重財政困難的因素是?
(A)藩鎮割據 (B)宦官亂政 (C)強幹弱枝 (D)朋黨傾軋。

 

 

14.《噶瑪蘭志略》裡記錄熟番歌:「人畏生番猛如虎,人欺熟番賤如土。強者畏之弱者欺,毋乃人心太不古!熟番歸化勤躬耕,荒埔將墾唐人爭。唐人爭去餓且死,翻悔不如從前生。」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該志略編修時間當在吳沙領導漢人開墾噶瑪蘭後 (B)漢人得以公開搶奪臺灣原住民土地顯示清朝已取消漢番隔離政策 (C)展現漢人僅掠奪熟番土地避開生番活動區域的現象 (D)展示當時漢番界線清楚,兩者在居住空間上的隔閡顯著。
 

 

◎某論文列舉以下二文獻作為佐證資料,請回答下列問題
《漢書.食貨志》載鼂錯說文帝: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春耕夏耘,秋穫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來,弔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朝令而暮當具,有者半價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債者矣。而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操其奇贏。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農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千里游敖,冠蓋相望,乘堅策肥,履絲曳縞,此商人所以兼併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
《漢書.食貨志》載董仲舒說武帝:至秦則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賣買,富者田連仟伯,貧者亡立錐之地。又顓川澤之利,管山林之饒,荒淫越制,踰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為更卒,已復為正,一歲屯戍,一歲力役,三十倍於古;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或耕豪民之田,見稅什五。故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轉為盜賊,赭衣半道,斷獄歲以千萬數。漢興,循而未改。古井田法雖難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

 

15. 該論文主旨是討論漢朝何種問題: (A)賦役不公形成百姓負擔沉重 (B)土地兼併問題與貧富差距擴大主因 (C)盲目崇古造成措施不當 (D)遊俠風氣的興起。
 

 

16. 下列哪個皇帝設置了相關制度來緩解這一問題: (A)新朝王莽 (B)晉武帝 (C)宋太祖 (D)明太祖。
 

 

◎下引為臺灣民謠,請閱讀後回答以下二題。
東洋不比紅毛番,看伊食穿比儂卡不堪。驚伊將來那變若那歹,總著離了臺灣心才安。

 

 17. 請判斷該民謠出現的歷史背景最可能是選項中何者: (A)郭懷一事件 (B)鄭成功攻臺 (C)牡丹社事件 (D)乙未割臺。
 18. 若結合日後臺灣歷史發展的事實,對於該民謠出現的歷史解釋以何者最適當:(A)展現臺灣一般平民對新統治者不信任心態,最終形成大規模遷回大陸祖籍風潮(B)展現臺灣精英份子對新統治者詆毀態度,最終形成不加抵抗的逃亡風潮 (C)展現臺灣一般平民的矛盾心態,一方面對新統治者不信任,但又因現實考量順應大局變成「日本人」 (D)展現臺灣平民與菁英份子間的矛盾,前者多數主張接受新統治者,後者多數主張武裝反抗。

 


◎以下是在今中國吉林省發現的石碑內容,請由碑文內容回答下面二題:
永樂五年,歲在乙未,王以碑麗不息□人,躬率往討。過富山負山,至鹽水上,破其三部洛六七百營,牛馬群羊,不可稱數。於是旋駕,因過襄平道,東來候城,力城,北豊,五備海,遊觀土境,田獵而還。百殘新羅,舊是屬民。由來朝貢。而倭以辛卯年來渡,每破百殘,□□新羅,以為臣民。以六年丙申,王躬率水軍,討伐殘國。……殘不服義,敢出百戰。王威赫怒,渡阿利水,遣刺迫城。殘□歸穴,就便圍城。而殘主困逼,獻出男女生口一千人,細布千匹。歸王自誓,從今以後,永為奴客。太王恩赦先迷之愆,錄其後順之誠。於是得五十八城,村七百。將殘主弟並大臣十人,旋師還都。九年己亥,百殘違誓,與倭和通。王巡下平穰。而新羅遣使白王雲:倭人滿其國境,潰破城池,以奴客為民。歸王請命。十年庚子,教遣步騎五萬,往救新羅。從男居城至新羅城,倭滿其中。官軍方至,倭賊退。自倭背急追至任那加羅從拔城,城卽歸服。(□為原碑文缺字)

 

19. 請問該石碑的立碑者最可能是: (A)中國 (B)高句麗 (C)渤海國 (D)新羅。

 

 20. 該碑文展現的歷史背景為: (A)萬曆朝鮮之役 (B)高句麗破百濟敗日本之戰(C)渤海國創立戰爭 (D)白江口之戰。
 

 

第二部分:綜合題(共60分)
一、填充題(每格2分,共20分)

1.司馬談曾評論東周後六家如下:觀 甲 之術也,大祥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謂。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乙 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 丙 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偏循。然其強本節用,不可廢也。 丁 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請問上述甲是________ 、丁是 _______。

 

2.某場戰爭被認為是冷戰時期雙方的代理人戰爭,而交戰雙方的戰爭紀念對這場戰爭的詮釋也截然不同。甲方認為這是一場「祖國解放戰爭」,是抵抗美國帝國主義的侵略,歌頌領導人和軍隊的英勇。乙方則在戰爭紀念館中強調和解、停戰的概念,並且在2003年於和平廣場建有「停戰五十週年紀念碑」以及知名的「兄弟像」作為希望雙方和解的象徵。請問:該戰爭是 ________ ,甲方當時領導人是 __________ 。
 

 

3.日治時期第一個官設移民村,是位於花蓮港廳的 __________ ,此地原為阿美族部落所有,後因爆發 _____________ ,阿美族被迫遷徙,總督府遂選定此地,進行官營移民。
 

4.明鄭時期,於半線一帶展開軍屯,和大肚王國展開激烈的軍事衝突,特別是1670年,派遣大將 ________ 強力鎮壓 __________ ,激戰後全村只剩六人。
 

5.伊斯蘭教五功,是每位穆斯林都必須遵守的原則。其中 _______ 是公開做信仰表白,讚頌「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________ 是捐獻財富作救濟之用。
 

 

二、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20分)
1.紐倫堡規章(The Nuremberg Charter,1945-1946)
2.甲必丹(Kapitein der Chinezen)
3.光州事件
4.加洛林文藝復興(Carolingian Renaissance)

 

 

三、申論題(每題10分,共20分)
1.試從科技、社會與思潮變化三個方面,比較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與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進展與影響。
 

2.試簡述17世紀荷蘭能在各國競爭下成為海上霸權的歷史背景,及對世界的影響。

 

 

 

參考解答

選擇1~20

ACABC  AACDB

DBCAB ADCBB

填充

1.陰陽家,    法家

2.韓戰,    金日成

3.吉野村   七腳川事件

4.劉國軒    沙轆社 

5.念功     課功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育部受託辦理111學年度
公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甄選
歷史科 試題

第一部分:選擇題(共40分)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32分)
1. (甲)某地的地方志記曰:「街衢縱橫,皆有大街,長三里許,泉廈郊商居多。舟車輻湊,百貨充盈。」;(乙)大臣報告:「臺灣雖屬外島,實關乎四省之要害,勿論彼中耕種猶能少資兵食,固當議留,即為不毛之地,必藉內地輾轉運輸,亦斷斷乎其不可棄。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疆。」;(丙)政府公布:「臺地現在開闢後山,舊例應行弛禁,所有從前不准內地人民渡臺及私入番境各例禁,已一律開除,不復禁止。」請問:這些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如何? (A)丙甲乙 (B)乙甲丙 (C)乙丙甲(D)丙乙甲。
 

 

2. 甲:「對於這些當地的番人,……了解他們的語言與生活習慣,體會與我們相異的文化……替他們進行種族的分類。」 乙:「一半生番併熟番,生番住在山林內,……熟番元係人一樣,理番吩咐管番官」 丙:「從生番到山地同胞……我們的姓名在身分證的表格裡沉沒了」 上述三段文字是不同時期的對臺灣原住民敘述,請試著就你的理解,為這三段敘述排序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甲丙乙。
 

 

3. 羅馬共和時代對外擴張帶來光榮,也產生種種問題。請問:下列哪些是導致共和危機的原因?(甲)各省總督掌握地方資源,威脅共和的生存;(乙)兵源枯絕,政府招募日耳曼民族為兵;(丙)原有的小農體制遂漸瓦解,公民兵制難再維持;(丁)國家依賴軍隊的支持,但軍人只顧追逐權力與財富,跋扈囂張;(戊)軍隊長期出征,公民大會難得舉行 (A)甲丁戊 (B)乙丁戊 (C)甲丙戊 (D)乙丙丁。
 

 

 4. 文藝復興三巨匠之一的拉斐爾,在其名著畫作「雅典學院」中,將亞歷山大和所有科學、文學、藝術、哲學等人文學者並列,這意味著對拉斐爾而言,一切已逝的、當今的各界偉人,全臣服在「真理的追求」之下。請問:下列何者是亞歷山大的功績? (A)西元五世紀時領導希臘聯軍擊敗波斯人,保住了希臘人的文明與自由 (B)將帝國分為三個王國,分別統治歐洲、亞洲與埃及等地 (C)征服印度半島,統治長達 200 年 (D)東征期間興建七十幾座城市,吸引希臘人前去定居或經商,成為傳播希臘文化的中心。
 

 

 5. 小蘭閱讀有關英國「圈地運動」的書籍,其內容如下:「過去小土地所有者和小租地農民,靠自己耕種土地的產品和公有地上放養的羊、家禽、猪等維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幾乎不必向市場購買。如果土地落到少數大租地農場主手中,他們就必須為別人勞動才能維持生活,而且不得不到市場上去購買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因為將有更多尋找職業的人被趕到城市裡去,城市和手工業工場將會擴大。」根據上述內容,應如何理解「圈地運動」及其影響? (A)圈地運動使農村勞力移向城市,對後來英國工業革命的發生構成不利的影響 (B)圈地運動使英國農業支離破碎,成為後來中產階級必須克服的難題,因而延緩工業革命的發生 (C)圈地運動迫使人們仰賴市場供應生活物質,反而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為後來工業革命打下基礎 (D)圈地運動使農民流離失所,為英國社會帶來動亂,直接導致英國王權的解體。

 

 6. 「東、西方基督教世界之間的接觸,導致了彼此間的懷疑和公開敵對。希臘人和拉丁人彼此都不喜歡對方的語言、宗教、政治和生活方式,這就是此次軍事行動之發生背景。威尼斯商人的經濟計畫、西方冒險家對戰利品和土地的追求、拉丁人心中對所謂的狡詐、貪婪和異端的希臘人的長期不滿,成了這次軍事行動的特徵。」請問上述資料中所提到的軍事行動發生背景,應為下列何者? (A)11世紀,東羅馬皇帝與教宗決裂 (B)13世紀,十字軍攻擊東羅馬帝國 (C)14世紀,英、法國爆發百年戰爭 (D)15世紀,土耳其人滅東羅馬帝國。
 

 

7. 西方醫學發展中,曾見四種關於疾病起源的解釋:(甲):「生病是人的四種體液不平衡所致。」 (乙):「生病是細菌感染所導致。」 (丙):「生病是受到超自然力量的影響。」(丁):「生病是空氣污濁所致。」上述四種解釋出現的先後次序應是下列何者?
(A)甲丙乙丁 (B)丙甲丁乙 (C)甲丙丁乙 (D)丙乙甲丁。

 

 

 8. 英國史家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m)說:「若無十九世紀資產階級社會的解體在先,勢無十月革命以及蘇聯的成立在後。」又說:「發生於二十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使人們認為蘇聯的經濟制度成為一條全球性的可行之路。」依據這樣的陳述,下列何者是最恰當的理解? (A)資本主義得以挑戰社會主義,最大的力量來自於本身的強大(B)社會主義得以挑戰資本主義,最大的力量來自於本身的強大 (C)資本主義得以挑
戰社會主義,最大的力量來自於對手的弱點 (D)社會主義得以挑戰資本主義,最大的力量來自於對手的弱點。

 

 

 9. 某殖民國家在殖民地舉行「眾神昇天」活動:在活動中先行祭拜殖民地原有宗教的神祇,請祂們回到天上,然後將理論上已不具神性的神像移走,再以殖民國本身的宗教取代之。這最可能是以下哪一種情況? (A)西班牙人在南美以天主教取代馬雅宗教(B)法國人在北非以伊斯蘭教取代非洲宗教 (C)日本人在臺灣以神道教取代民間的宗教 (D)英國人在印度以英國的國教取代印度教。
 

 

10. 以下這道歷史選擇題:「1950 年前後,政府分原住民為九族;半世紀以後,政府認定的原住民有十六族。臺灣原住民從九族增加為十六族以上,最可能原因是:a.人口不斷增加,族群分化獨立、b.推廣族語成功,族群日見分化、c.依原住民身分法重新定義各族、d.族群間不斷通婚,產生新族群」,請問其測驗內容以下何者最為恰當? (A)我群界定、原住民與原住民族的分類 (B)原住民族的傳統社會、傳統領域與知識體系 (C)殖民統治下的原住民、原住民族 (D)原住民族的權利復振運動與現代國家的角色。
 

 

 11. 歷史老師命一道選擇題,題幹為:「某個文物展中使用許多歷史照片呈現主題,包括:甲、學生在香港街頭舉行抵制日貨遊行;乙、年輕人訴求婚姻自由,採用新式婚禮,不收結婚禮金的公告與照片;丙、北京學生在街頭演說,並遊行前往天安門;丁、訴求漢字改革,提倡中文拼音化的學術討論文章。」提問:上述展覽的主題最可能是?選項為:「a.八國聯軍、b.五四運動、c.八年抗戰、d.香港回歸」。請問這道選擇題的測驗目標下列何者最為恰當? (A)學生能否掌握什麼是史料 (B)學生能否理解為什麼學歷史 (C)學生能否掌握歷史事實如何建構 (D)學生能否掌握學習歷史的意義。
 


12. 教師問學生:「歷來中國地理的相關論述反映其世界觀,例如甲學者根據《尚書禹貢》的說法,主張傳統華夏民族位居陸地之中,東漸於海,西披於流沙,訖於四海。乙學者則主張:『早期的海洋文明實際上都是孕育於農業文明之中。』我們如何理解這兩位學者的說法? a.華夏民族居世界中心出類拔萃,屬種族優越論、b.中國兵強馬壯創造強大的帝國,屬天朝至上論、c.中國地大物博且資源足以自足,屬陸地中心論、d.中華文化源於一處向四處傳播,屬一元傳播論」請問老師是要測驗學生: (A)能認識人物、事件、時代的特色以及變化與延續的情況 (B)能察知歷史文本的敘事要旨、作者用意、及其與特定時代脈絡的關連性 (C)能分析歷史解釋中的觀點、證據引用與結論的關係 (D)能掌握資料或歷史敘述中所呈現的「歷史解釋」。
 

 

13. 歷史選擇題「十九世紀中葉以前,非洲曾被稱為「白人的墳墓」。甚至到十九世紀初,由於自然環境、疾病、非洲人的抵抗,歐洲士兵進入非洲後的死傷率高達98%。直到十九世紀中期之後,歐洲人認為已經成功地解決了前述阻礙,自此能深入非洲,大舉掠奪。歐洲人是倚靠下列哪三項事物?a.汽船、奎寧、來福槍;b.火車、天花疫苗、大砲;c.直昇機、奎寧、來福槍;d.火車、天花疫苗、手榴彈」,請問此題的測驗目的以下何者恰當? (A)測驗學生應具備的歷史學科基礎知識與概念 (B)測驗學生應具備的歷史文本閱讀能力 (C)測驗學生應具備分析、評估歷史解釋及其論證和說理的能力 (D)測驗學生整合、運用歷史學科知能,針對問題,援引資料證據,加以論證和表述的能力。
 

 

14. 美國國務卿給國會的某年年度報告中,有一份關於福爾摩莎的文件,其部份內容如下:
「At the request of Tauketok, the ruler of the eighteen tribes south of Liangkiau, and between the range of hills east of it and the Eastern Sea including the bay known as the Southern Bay of Formosa where the crew of the American bark Rover were murdered by the Koaluts, I, Charles W. Le Gendre, United States consul for Amoy and Formosa give this as a memorandum of the understanding arrived at between myself and the said Tauketok in 1867, the same having been approved by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nd assented to, I believe by the foreign ministers at Pekin viz: Cast-aways will be kindly treated by any of the eighteen tribes under Tauketok. If possible, they are to display a red flag before landing.」
從內容來看,這份文件,對後來的哪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A)羅妹號事件 (B)牡丹社事件 (C)中法戰爭 (D)臺灣民主國成立。

 

 

 15. 西元476年羅馬的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最後一個皇帝羅慕路斯,並自封為義大利王,這被視為是羅馬帝國滅亡的標誌性事件,然而,早在西元476年之前的約兩百年時間當中,日耳曼民族即已從西羅馬邊境陸續滲透到內地,甚至占據了西班牙、北非、高盧及不列顛等地,到西元476年之前,西羅馬早已形同瓦解。從西羅馬帝國的滅亡經過來看,與中國古代哪個王朝的滅亡經過很類似? (A)秦 (B)東漢(C)西晉 (D)南宋。
 

 

16. 張老師介紹歐洲近代史學的變遷:「他們注重探索歷史和文化的特殊性,並以同理心來對待不同時代的精神與環境,反對文化的標準化,也重視民族的傳統、語言、傳奇、文藝創作與風俗習慣。」請問:這些史家的研究是受下列哪一思潮的影響?
(A)浪漫主義 (B)啟蒙思潮 (C)自由主義 (D)社會主義。

 


二、題組題(每題2分,共8分)
《題組 17-18》
「是時北方亞墨裏加之民,與英吉利國交戰,王助亞墨裏加戰勝,然其餉銀漸減,故招爵僧民三品會集,以尋聚斂之法。國民棄王殺之,七年國政混亂。有臣曰那波利稔者,武功服眾,嘉慶八年登王位,連九年戰服四方,恃強黷武,旋敗失位。前王之苗裔複立,民暫安息。及弟嗣位,複激民變,逐王而別擇親屬以登位。道光十年,新王創立國家,受諫寬仁,百姓安堵。」魏源《海國圖志.卷十》

 

17. 關於引文中「王助亞墨裏加戰勝,然其餉銀漸減,故招爵僧民三品會集,以尋聚斂之法」一句,其中所說的「王」是指誰? (A)西班牙王菲力普二世 (B)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 (C)法王路易十四 (D)法王路易十六。
 

18. 關於引文中「弟嗣位,複激民變,逐王而別擇親屬以登位。」的敘述,此一「民變」最可能是指什麼? (A)法國七月革命 (B)法國二月革命 (C)美國獨立革命 (D)清教徒革命。
《題組 19-20》
「……看哪,我們——屈服於經常提到的最受祝福的教皇,我們的父親西爾維斯特,普世教皇,還有我們的宮殿,如前所述,還有羅馬市以及意大利或西部地區的所有省、區和市;並以我們不可侵犯的禮物將他們讓給他自己或他的繼任者教皇的權力和影響力——根據我們神聖的憲章和帝國憲法頒布法令,將(如此)安排;並承認它們(宮殿、行省等)應合法地留在神聖羅馬教會。因此,我們認為將我們的帝國和我們王國的權力轉移和改變到東方地區是合適的;並且,在拜占庭省,在一個最合適的地方,應該以我們的名義建造一座城市;我們的帝國應該在那裡建立。因為,在天上的統治者確立了祭司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和基督教的領袖地位的地方,不僅僅是地上的統治者應該有管轄權。……」
摘譯自 ERNEST F. HENDERSON 編《Select Historical Documents of the Middle Ages.Book III》

 

19. 從內容來看,它所敘述的,最可能是歷史上的哪一份文獻? (A)君士坦丁奉獻 (B)南特詔書 (C)米蘭詔書 (D)查理曼的加冕。
 

20. 承上題,在歷史上,這是一份有著很大爭議的文獻,中古時期的政教衝突時,教宗時常引用此一文獻來對抗世俗君王。關於教宗引用此文獻的動機,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強調自己管理西歐宗教事務的合法權 (B)強調自己介入西歐世俗政治的合理性
(C)強調自己管理拜占庭宗教事務的合法性 (D)強調自己介入拜占庭帝國政治的合理性。

 

 

第二部分:綜合題(共60分)
一、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20分)

1.基督教人文運動(Christian Humanism) 
2.劉銘傳減四留六措施
3.後藤新平的無方針主義
4.血淚之路
5.威爾遜時刻

 


二、問答題(共20分)
1.閱讀下列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甲、明朝有官員主張:自古倭奴無貢,貢亦不過數十年一貢,不知吾土虛實,所以禍少。自(成祖)永樂來有貢,貢輒數來,則限以十年一貢;又不遵約,或數年一來。涉吾土若故鄉,識吾人如親舊,收吾寶物諸貨如取諸寄(倉儲),尤嗜古今圖籍。凡山川之險易,甲兵之朽利,人性之剛柔,國紀之張弛,無不熟知。

 

資料乙、明朝規定朝鮮入貢由鴨綠江經遼陽、廣寧,繞道進入山海關,抵達北京;安南入貢則須由廣西的憑祥州入境,經龍州,沿左江到南寧,再抵達北京。朝鮮和安南希望改走近路,遭明朝拒絕。朝鮮、安南貢使為縮短時間,並夾帶大量貨物,往往私自走海路前來。明朝一旦發現,甚至採取絕貢的懲罰。
(1) 當時航海技術已經相當發達,但中國仍要求朝鮮、安南貢使應走陸路,其原因最可能是什麼?(4分) 
(2) 根據資料乙,安南、朝鮮兩國貢使仍希望從海路來中國的原因為何?(4分) 

 

 

2.東歐共產世界瓦解、蘇聯解體是上世紀末發生的大事,這件大事的關鍵人物為1985至1991年擔任蘇聯領導人的戈巴契夫。以下是三則有關他的資料:

資料甲、1987年戈巴契夫公開表示:「我要……再次指出我們所有的改革都是社會主義形式的。我們想要從社會主義內部而不是外部尋求種種問題的解答。」

資料乙、1992 年戈巴契夫回顧過去時表示:「我當時知道有個重大的改造工作在我眼前。……這個國家因為投入耗損巨大的武器競賽而精力用盡。經濟機制貧弱無力,生產額劇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滑落,貪腐處處可見。我們……進行改革,這與先前的改革嘗試雷同。」

資料丙、一位西方史家評述如下:「戈巴契夫既不是民主主義者,也不是經濟自由主義者。他的希望是使蘇聯體系再度恢復生氣,而非破壞蘇聯體系。……他認為讓人民擁有比較完整的資訊和可以選擇的選舉,便足以滿足人民需求……然而,他的第一項改革就動搖了原有的政治與經濟掌控力,並且引發了遠不是這位總統所希望的大雪崩式的實驗與改造。

(1) 根據上述資料,戈巴契夫認為蘇聯面臨的最大問題?(4分) 
(2) 根據上述資料,戈巴契夫改革的主要動機是什麼?(4分) 
(3) 學者認為戈巴契夫的兩項舉動引發蘇聯瓦解,請根據資料丙解釋這些舉動為何造成蘇聯的瓦解?(4分) 

 

 

三、申論題(共20分)
1.試論述希臘文化、希臘化文化、羅馬文化在哲學、宗教方面的差異。(10分) 

 

2.先秦時代百家爭鳴的情況到漢初雖有死灰復燃的現象,但兩者已有明顯差異,在「道」與「勢」的關係也有明顯轉變,試以儒、道兩家學說為例分析之。(10分)

 

 

參考解答

1~10

BBCDC BBDVD

11~20

CDABC ADAAB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官方公布題目,若有侵犯版權歡迎告知,立即下架

新北市公立高級中等學校 111 學年度教師聯合甄選
 歷史科 試題
一、單選題:20 題,每題 2 分。

1. 有關臺灣民間變亂的歷史,下列何者為非?
(A) 清朝康熙後期,臺灣南部發生朱一貴變亂,今高屏地區的原祖籍潮州、惠州府的移民聚落起來保衛家園,成員絕大多數是客家籍,據說是「六堆」的由來。
(B) 「六堆」遇到變亂,便聚集推舉領導稱之為「大總理」,日治之後組織逐漸解體。
(C) 民國七十三年,高雄市議員曾說:「我昨晚夢到忠烈祠眾好漢,他們不滿將○○○入祠與他們同列,為了這件事,他們每天晚上都在大亂,如有,應將○○○搬個位置」,所指的是林少貓。
(D) 廖添丁確有其人,今臺中大甲人,在日治時期因殺人被法院判處死刑,拘捕中遭人殺害,死後於民間廣為流傳。

 

2. 下列關於臺灣茶業歷史的變遷,哪一敘述不正確?
(A) 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其中的凍頂烏龍茶起源說法不一,但大致以南投縣鹿谷為主。
(B) 包種茶可能起源於福建安溪,傳入臺灣後,種植區域以北部為主。
(C) 廈門人李春生渡臺後,從事外銷茶葉與煤油的買辦而致富,被譽為「臺灣茶葉之父」。
(D) 日治時期,大力推廣日式煎茶,成為茶葉生產與消費的主流。

 

3. 在臺灣糖業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下列選項何者為非?
(A) 荷治時期,東印度公司鼓勵農民種植甘蔗,以利外銷日本。
(B) 清朝時期,製糖業糖廍仍主要集中於今日臺南一帶。
(C) 日治時期,三井財閥創立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其建造的新營工場是臺灣第一座新式糖廠。
(D) 中華民國時期,臺灣糖業公司因大量外銷製糖產品,曾經一度成為臺灣最大的企業。


4. 關於臺灣基督教發展的歷史,下列何者為非?
(A) 荷蘭傳教士以羅馬文字拼寫西拉雅語言,稱為新港文字,但尚未完整翻譯聖經,僅用部分譯文來傳教。
(B) 長老會傳入臺灣,有兩個系統:一是來自加拿大的馬偕,二是來自英國的馬雅各,前者抵臺略為早些。
(C) 清代咸豐年間,西班牙籍道明會神父抵達打狗港,建立簡易的第一所天主教(舊教)傳教所,即日後的玫瑰聖母主教堂。
(D) 萬金聖母聖殿位於屏東,由明道會神父郭德剛、良方濟建立最初的規模,今日的聖殿外貌則竣工於 1870 年。

 

5. 下列關於臺灣歌仔戲的描述,何者為非?
(A) 歌仔戲的起源,學者多認為是臺灣宜蘭。
(B) 在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的政治氛圍之下,演員被迫說日語、穿和服來進行演出。
(C) 傳統野臺戲開場的「扮仙戲」,多以北管的官話語音來演出,後來改採臺語(閩南語)發音。
(D) 電視轉播歌仔戲的濫觴,以楊麗花團隊在臺視首開風氣之先。

 

6. 對於臺灣歌曲的歷史脈絡,下列何者敘述有誤?
(A) 「望春風」,由郭雨賢譜曲、李臨秋填詞,最初由純純演唱。
(B) 客家山歌大致分為三種:一是男女調情之作,為客家山歌的主流;二是男女戲謔歌謠,調侃或諷刺對方;三是自我陶醉或發泄之作。
(C) 《高山青》採自阿里山鄒族名謠,作曲者與作詞者今已不可考。
(D) 在臺灣退出聯合國歷史背景下,民國 64 年,楊弦的「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開啟民歌運動的序幕,隔年,李雙澤高呼「唱自己的歌」,蔚為社會風潮。

 

7. 對於中國歷代儒學的發展,下列何者為非?
(A) 孔子以「仁」作為道德的最高原則,曾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強調人的內心自覺與實踐能力。
(B) 漢代今文經學在求通經致用,喜談陰陽、災異之說;古文經學長於章句訓詁,少談讖緯之學;東漢末年,鄭玄遍注群經,兼採今古經學,於是今文經與古文經並駕其驅。
(C) 朱熹主張循序漸進的道德修養,強調八德目,誠意正心以至平天下;在本體論上,以天理為核心,強調理一分殊觀點,萬物皆賦有天理,只是強弱有別。
(D) 清末康有為從事政治改革,有鑑於歐美列強有基督教作為精神支撐,他試圖提倡「孔教」作為國教,以振奮人心。他自號「長素」,以素王孔子的忠實追隨者自居。

 


8. 下列有關春秋戰國思想家的主張,哪一描述是錯誤的?
(A) 墨家主張兼愛,視人之父若己父;反對厚葬,喪葬費應該用於活人身上。
(B) 早期的雜家有些出身自儒家,如李悝、吳起都是子夏弟子曾申的學生。
(C) 李悝批評貴族世襲制度,培養國家農業生產力,提倡平糴法以賑荒。
(D) 吳起精通軍事,歷仕魯、魏、楚等國,有相當大的政治成就。

 

9. 關於秦漢時期的歷史發展,下列何者敘述不正確?
(A) 秦國之強大,得之外國遊仕者不少,如商鞅、張儀、呂不韋等人。
(B) 秦朝統一之後,封建與郡國之爭議激烈,丞相王綰請立諸子封王,以利鎮壓六國。
(C) 續上,李斯、淳于越則力斥封建之舉,認為無疑再樹兵禍,無法息戰弭兵。
(D) 漢文帝為防制諸侯國對中央的威脅,於是採納賈誼「眾見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

 

10. 關於中國日常生活史的論述,下列何者有誤?
(A) 唐人陸羽《茶經》是當時茶經驗知識的集大成之作。
(B) 麻織品自古是平民主要的衣料來源,到了南宋才轉而以棉織品為主。
(C) 最初正式的「坐」是指跪,日常多半席地而坐,並搭配几使用;在唐代逐漸開始使用椅子,稱為「胡椅」,至宋代才普及,桌子逐漸取代了几。
(D) 金國統治淮河以北漢地,一度曾下令薙髮,其後難以為繼;清朝入關之後,下達薙髮易服令,並以此作識別是否歸順清朝。

 

11. 在清末民初的政治思想家中,下列描述何者有誤?
(A) 嚴復曾經翻譯《天演論》、《原富》、《法意》等書,深信社會達文爾主義,認為中國必須西化,在袁世凱稱帝時,在文藝界領銜反對。
(B) 鄒容的《革命軍》在清末風行海內外,亟言仇滿意識,宣揚應以武力推翻清朝,於是清廷向上海公共租界施壓,租界當局逮捕了鄒容和章太炎,其後鄒容死於獄中。
(C) 梁啟超於《變法通議》曾預言,中國革命倘若成功,將會出現群雄割據、國家分裂的情況;且民智未開,很難驟然實行歐美的民主制度。
(D) 陳獨秀〈敬告青年書〉的內容,除了勉勵青年抱持著自主的、進步的、進取的、世界的、務實的、科學的思想,還將傳統思想視為陳腐朽敗。


12. 關於基督教的著名教堂,下列描述何者有疑慮?
(A) 位於法國諾曼第半島的聖米歇爾山修道院,始建於八世紀,法國大革命之後,曾經改為監獄以感化罪犯,1979 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B) 比薩主教堂建於中世紀末期,著名的比薩斜塔即為該教堂的鐘樓,相傳伽利略曾利用主教堂的吊燈與斜塔的高度做過科學實驗。
(C) 位於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是天主教聖殿,建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至今仍為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拉斐爾、貝尼尼等藝術家均曾參與設計,聖伯多祿廣場的設計由米開朗基羅總其成。
(D) 聖索菲亞大教堂,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堡,因其巨大的穹頂圓拱結構而聞名於世,是一座拜占庭式的建築典範。奧斯曼帝國征服後,將大教堂轉變為清真寺。

 

13.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出現許多傑出畫家,下列何者解釋錯誤?
(A) 達文西的《蒙娜麗莎》是某位貴婦的肖像畫,後來法蘭索瓦一世邀請他去法國工作,他將此畫送給國王以表達謝意,該畫現藏於巴黎羅浮宮。
(B)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構圖以均衡為基礎,但他作品中的人物常常暴露生殖器,一度被視為「淫穢創造者」。
(C) 拉斐爾的代表作《雅典學院》,畫風呈現和諧、溫馨、優美的氛圍,現藏於梵蒂岡博物館。
(D) 以上三人的出生先後順序是: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

 

14. 關於宗教改革與宗教戰爭的敘述,何者為非?
(A) 胡斯,1409 年擔任布拉格查理大學校長,所著《論教會》批評教皇與教會偏離基督真道,後遭受教會審判而燒死,被視為宗教改革的先驅者。
(B) 馬丁路德的《九十五條論綱》,認為上帝啟示與神學教導必須根據《聖經》而來,反對贖罪券,並不承認教皇的權威。
(C) 16 世紀時,法國舊教徒與新教徒不斷地發生衝突,甚至出現大屠殺,亨利四世為了平穩政局,於 1598 年頒布《南特詔書》,視為新教在法國合法化。
(D) 神聖羅馬帝國新、舊教衝突嚴重,最後引發三十年戰爭,造成大量平民死亡,最後哈布斯堡王朝戰敗,簽訂《西發里亞和約》。

 


15. 關於歐洲文學名著,下列何者不正確?
(A) 但丁的《神曲》,一改中世紀文學的風格,以豐富的想像力描繪地獄、煉獄與天堂。其中的煉獄,按人類 7 大宗罪,傲慢、嫉妒、憤怒、懶惰、貪婪、暴食、色慾,在此修煉過後,晉升光明和天堂。
(B) 14 世紀,佛羅倫斯發生瘟疫(黑死病),死了十多萬人,薄伽丘以這次瘟疫為背景,執筆寫下了《十日談》。內容是講述 10 位男女躲避瘟疫,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最後合計講了 100 個故事,此書的寫實主義文學風格對於西方文學發展
影響頗大。
(C) 英國作家喬叟於 14 世紀著有《坎特伯雷故事集》,共有 20 餘篇故事,內容以歌頌上帝為主。
(D) 《格林童話》產生於 19 世紀初的神聖羅馬帝國時期,格林兄弟廣泛搜集了許多德意志民間的童話故事,著名的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青蛙王子》、《小紅帽》、《糖果屋》、《不來梅的城市樂手》等。

 

16. 有關美國獨立戰爭的評論,下列哪一選項較為恰當?
(A) 潘恩《常識》指出,英國統治殖民地的動機「是利益而非情誼」,此書付梓後對美國獨立戰爭影響深遠。
(B) 《美國獨立宣言》提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不可剝奪的權利」,「人人」是指當時的殖民地全體人民。
(C) 效忠派又稱為保皇黨,支持英王繼續統治殖民地,由於當時人數極少,戰爭爆發後,他們大多逃往英國尋求庇護。
(D) 法國為與英國爭霸,支持美國獨立戰爭,但口惠而實不至,對戰局並無深遠的影響。

 

17. 關於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哪一選項描述不正確?
(A)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海軍損失慘重,日本趁此機會入侵東南亞,陸續佔領位於中國的同盟國陣營的租界,取得極大的戰果。
(B) 日本進攻泰國後,泰國被迫與日本同盟,參加軸心國行列。
(C) 中途島戰役的歷史意義,美軍可從該島起飛轟炸機直接威脅日本本土。
(D) 跳島戰術的爭論,陸軍麥克阿瑟主張攻佔菲律賓與沖繩,海軍尼米茲主張攻佔臺灣,前者最終成為定案。

 

18. 下列歷史事件之先後順序,何者是正確的?
1 蘇聯解體、2 兩伊戰爭、3 歐盟 EU 成立、4 世界貿易組織 WTO 成立。
(A) 1234
(B) 2134
(C) 1243
(D) 4123。

 


19. 關於伊斯蘭教的歷史發展,下列何者不正確?
(A) 穆罕默德在創教之前,曾結婚生子,創教後追隨的穆斯林日漸增多,引起麥加部分貴族的緊張進而迫害穆斯林,經過長時間努力,伊斯蘭教逐漸站穩腳步。
(B) 伊兒汗國,由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所建立,他是蒙哥汗、元世祖之弟,因與欽察汗國關係緊張,進而交好拜占庭帝國。其後,伊兒汗國王室由藏傳佛教改信伊斯蘭教,合贊汗在位時立為國教。
(C) 婆羅浮屠,位於印尼爪哇省,建於 8 至 9 世紀的佛寺。至 15 世紀爪哇人改信伊斯蘭教之後,逐漸被遺棄。
(D) 土耳其的國名與突厥民族認同有關,伊斯蘭教為其國教,信徒佔全國人數 83%。

 

20. 下列描述美洲原住民的歷史,何者有誤?
(A) 馬雅文明是中美洲古文明,於公元前出現定居的農業生活,以玉米、豆類、南瓜和辣椒為其主要作物,公元前 3 世紀出現象形文字系統。電影《阿波卡獵殺》取材自此一文明,但內容卻失真而不可信。
(B) 阿茲特克文明於 14 至 16 世紀存在於墨西哥,在西班牙人入侵美洲之前,形成為一個強大的帝國,逐漸取代馬雅文明的地位。
(C) 印加帝國位於南美洲西部,是 15 世紀至 16 世紀時期的帝國,信仰太陽神,至今尚未發現印加帝國使用文字。
(D) 蘇族人原居住於北美五大湖以東地區,主要種植玉米,崇拜太陽。受到白人的壓迫和屠殺,被迫輾轉遷徙,現存約 4.5 萬人,電影《與狼共舞》以此族為題材。


二、申論題:3 題,每題 20 分。
1. 今年(2022 年)適逢加拿大基督長老教會馬偕牧師來台宣教 150 週年紀念,此發展透露許多歷史訊息,請依序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 簡述基督長老教會在歐洲基督教長期發展脈絡上是如何產生出來的教派?(10 分)
(2) 綜論 150 餘年來,南、北部基督長老教會對臺灣整體社會產生哪些影響?(10 分)

 

2. 綜觀中西歷史上的豪門家族皆曾經叱咜風雲、風光多時,請依序回答以下問題。
(1) 唐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試敘述王、謝家族由盛而衰歷程所反映的時代意義。(10 分)
(2) 試敘述 15、16 世紀歐洲麥地奇家族(House of Medici)、富格爾家族(Fugger Family),此兩大富豪家族崛起的背景。(10 分)

 

3. 越南近代史發展曾經受到諸多國家的牽動,請依序回答以下問題。
(1) 自 1885 年起,越南成為法國殖民地,試簡述二戰結束後的 1945 至 1954 年間,越南如何擺脫法國的控制,走向獨立之路。(10 分)
(2) 簡述 1954-1975 年間,南北越是如何走向統一之路。(10 分)

 

 

image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官方公布題目,若有侵犯版權歡迎告知,立即下架

第壹部份:問答題(共 5 題,占60分) 
說明:下列為問答題,計有5題,請依各題題義內容回答,作答時請依順序書寫於答案本上。

1. 請閱讀《台灣日日新報》中〈答客問艋津前後商況〉這篇文章後回答以下問題。
客有問於余者曰艋舺商業之盛二十年前甲於臺北與臺南之府城臺中之鹿港共成鼎峙俗有一府二鹿三艋之稱今則人戶之稠密碼頭之平坦商行之繁盛皆不及大稻埕者其曷以故?予曰曩者舊政府同治年間(即我明治初年)艋舺歡慈市街即有泉郊北郊商行二十餘家其舊街新街直街土治後街布埔街亦皆南北郊商行林立指不勝屈當時勢力之盛如捐建臺北城垣文廟考棚各工程之費捐輸貲金不下十萬頃刻而集捐造大甲溪橋者亦出貲盈萬金光緒已卯年龍山寺慶落成之際泉北郊亦費貲金一萬數千圓自是以後漸一蹶不振閉歇收盤者至今十有六七曩之舟楫往來竹巷尾江瀕街一帶舳艫相接者今則落々晨星矣其所以然者有三一關地勢一關物產一關耗損艋舺三十年前後街仔之鹽崎頭歡慈市之大溪口媽祖宮後之王公宮口各沿河處皆水深五丈至三丈有奇舟舶往來隨意泊宿衫船至巨容積米五千餘石者皆繫碇河邊容與中流自艋舺河漲一小浮洲而內山雨水滂沱之時砂石洪流所下漸塞滿向之可通新庄河者又加梗塞今則竹巷尾大溪口等處沙埔陡漲曾有容舫而粟倉口一帶則又滄海變成桑田水量既淺則行舟阻碍又鐵路之淡水橋曩造於大稻埕之崩隙街則艋津船隻出入尤多未便此艋舺商市之地勢頓失也臺地物產滋殖曩者艋津泉郊商行其運輸出口者以米苧為大宗自設行省以後添兵設吏食指益多而北郡之米粟僅自供給不能運輸出口由是泉商之船空泛出港而利虧財乏矣北商之出口貨以靛藍為大宗當其盛時每年靛價金五十萬圓自茶市盛興種殖者以裁靛之利少不及種茶之利厚於是靛園業務變而為茶圃漸臻廢墜而上海甯波後又多贖廣東菁及在地之小藍而臺菁亦漸貶價今則臺地菁藍無一存而北商之運輸者大有如入寶山空手歸之歎而艋商之放債於各內山菁戶至今被負不償者不下百萬金圓商務之虧莫甚於是此艋舺商況之竭於物產也清政府時以臺灣為海外殖民地優加招徠凡蓬船出入口者不必納海關稅故蓬船雖笨滯薄弱不及汽船之堅固快捷而省卻關稅蓬船尚有利可圖故臺民造蓬船者亦趨之若鶩自明治廿八年台灣歸帝國版圖蓬船汽船一例收納關稅而蓬船之運儎者皆見奪於汽船艋舺前造之蓬船幾如栢舟無用而財一耗明治廿八年艋舺商行被欠債於各外埠如新竹宜蘭鹿港及臺北之大科崁三角湧各卸小賣店者不下金百萬圓驟遇兵燹虧空纍々其償還者十不存一而財又一耗前年艋津之避匪禍遷徙清地大陸地者計有萬人其花費百萬計今則井里言歸而囊槖蕭條又復妓館酒樓所在林立歌舞酣呼終宵達旦是財之耗且不知其終極其餘之賽會酬神揮金如土鼎彝寶玩什來襲自珍者且勿論矣觀此三者則艋津商況之羣其所由來者已非一朝一夕之故惟人皆土著無浮浪狂暴之虞世承豐饒有重義輕財之習其民有安土重遷之風其俗有睦婣任卹之誼則猶北郡精華所萃而足為領袖之區者耳客唯而退因挑燈記錄如左。
(1)這篇文章描述的時代大約是何時?可以根據哪些關鍵內容來判定時序關係?(8分)

(2)這篇文章的主旨在說明什麼?敘事者提出了哪些歷史解釋? (8分

(3)這篇若要搭配高中台灣史教學的話,你覺得適合的課程主題會是什麼?(4分

 

2. 近來有本翻譯的全球史著作相當受到矚目,作者論點是「西元一千年是全球化的濫觴,世界第一個重要文化交流與探索的時間點,各種貿易路線在這個時期的世界各地成形,促使商品、技術、宗教、人民離開家鄉,前往他地。而這些連結,則是為日後1500年的歐洲所主導的新世界搭好橋樑。」這樣的說法挑戰了常見的看法:「全球化是始於1500年之後才開始」。以下請論述「全球化是始於1500年之後才開始」的看法,論述時最好舉出實例,有提到作品或史家補充說明更佳。(10分)

3 下表為日治時期台灣人口數與戶數之情況,試分析此等數字背後所呈現的意涵。(10分

image

 

 

4、試繪製簡易圖表,並論述中國魏晉南北朝的分合情形。(10分

 

5、試分析1991年蘇聯解體的原因。(10分

 

第貳部份:簡答題(解釋名詞) (共 8 題,占 40 分)
說明:下列為名詞解釋題,計有8題,每題5分,請說明該詞彙的主要內容與意義,作答時請依順
序書寫於答案本上。

1.《維梅爾的帽子》:

2.史景遷:


3.影視史學:

 

4.哥倫布大交換:


5《富春山居圖》

6、滿洲國

7、中古歐洲黑死病

8、新帝國主義

參考答案

問答題

1.

(1)
A 日本殖民台灣初期。
B 同治年間、明治初年、光緒己卯年、艋舺三十年前、明治二十八年台灣歸帝國版圖、前年艋津之避匪禍。
(2)
A 艋舺沒落被大稻埕給取代的原因。
B 環境變遷、物產、關稅。
(3)
日治初期台北的商業與社會(台灣社會經濟史、日治初期台灣亦可)。

2.

 以往的觀念主要是近代世界的形成主要是在歐洲,大多強調物質文明的影響,之後的新觀念則是舉哥倫布到美洲之
後,開啟的各種物種大交換,促成了新的交流、合流,動物、植物、疾病、人開始有新的互動與連結。

3.

答:此為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進行的第一、二回臨時台灣戶口調查(1905、1915)與第一、二、三回國勢調查(1920、1930、1940)與第一、二回簡易國勢調查(1925、1935)所得之統計數據。

 其一:就台灣總人口數的變化而言,35年間台灣人口從300多萬倍增至600萬,這當中雖包含日本人、外國人、本島人及原住民 等,但大多數仍是以台灣漢人為主。35年間人口總數不斷增加,其背後所呈現的意義包含傳染病的消減、醫藥設施的普及、環境衛生的改善,導致人口預期壽命增加,出生人口大於死亡人口。也因人口組成多是臺灣人,日本或外國人並非移居台灣之大宗,故可證明日治時期自然增加的人口數遠高於社會增加的人口數。

其二:至於就男女性別比率而言,雖然歷年都是男多於女,但仔細檢視性比率,可發現男女性比率持續拉近,初期雖有傳統重男輕女觀念,致男性人口超出女性人口甚多,如1905年的112:100,但往後卻逐年縮減到1940年的103:100,此數據一方面反映台灣重男輕女觀念漸被解消,另方面,也因日治後期戰爭動員關係,致男性人口大為縮減,也是導致後期性比率較為接近之因。

其三:至於在家戶結構部分,以每年總人口數除以戶數,可發現每回人口調查的結果,台灣的每戶人口數多落在5.3-5.9人之間,可知日治時期台灣的家戶結構,雖然大家庭制度仍在,但因年長分家等緣故,仍是以小家庭或折衷家庭為主流。

4.

答:中國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最後併於魏、蜀、吳三股勢力,西元263年魏滅蜀後,司馬炎篡魏建西晉,並於西元280年滅吳,天下再度統一。西晉因行封建釀成「八王之亂」與五胡亂華,造成外族入侵,致晉室南遷,史稱「東晉」,至於北方則進入到「五胡十六國」時期。東晉政權之後的各政權因位於南方,故稱「南朝」,至於五胡十六國後的北方政局,則統稱之為「北朝」。
 一、南朝:劉裕篡東晉,改國號為「宋」,後繼諸帝因多昏庸無能,致內爭迭起,最後被權臣蕭道成所篡,改國號為「齊」。南齊後期政局仍是宗室相殘,又被權臣蕭衍所篡,改國號為「梁」。南梁權臣陳霸先代梁稱帝,又改國號為「陳」,建都於建康。
 二、北朝:五胡十六國之混亂局面,最後由鮮卑族「北魏」加以統一,北魏後又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東魏控中原本部,之後朝政被權臣高歡所奪,至其子高洋時篡位,改稱「北齊」,東魏亡。至於西魏原控關隴地區,由將領宇文泰掌權,至其子宇文覺篡位,西魏亡,改稱「北周」。北齊繼位諸帝因荒暴昏狂,最後被北周所滅 。北周大臣隋國公楊堅在西元581年篡位,建立隋朝,並於589年滅南陳,天下終歸於一統

5.

答: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決議宣布停止蘇聯,自此蘇聯正式宣告解體。有關蘇聯解體之原因眾多,
大致可分析歸納數點如下:
 一、堅持史達林主義路線的挫敗:蘇聯歷來所奉行的史達林主義,為一高度僵化與中央集權的體制,強調如同戰時體制的軍事、重工業第一的政策,讓整個社會僵化,抑制社會發展活力。

 二、境內民族問題的複雜難解:蘇聯境內民族超過120個,多為沙皇時期因佔領或擴張領地征服而來,在高度俄羅斯化為主的政策中,犧牲境內各民族的語言與自治等權利。蘇聯雖曾協助部分落後地區改善經濟,但因歷史問題的嚴重性和民族關係的複雜性,加以在處理抗爭時的失策,遂使民族問題更加激化。

 三、經濟體制的崩潰:蘇聯歷來堅持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但因為高度的軍事國防花費,致國民經濟遭受重挫,戰後到1980年代末期,民眾生活水平的各項經濟指標均呈現衰退,即便歷來進行多次經濟改革,但多是無疾而終。另自1989年開始,由於改革失利與嚴重的通貨膨脹,蘇聯開始對一般民眾進行緊縮政策,致貨幣出現嚴重貶值、國民購買力嚴重下降,國內物資,尤其是生活用品極度匱乏,當時還出現各種黑市交易的「地下經濟」,然蘇聯政府卻無力控管。

 四、蘇聯共產黨的日益腐敗:蘇聯各級黨政幹部在二戰後逐漸成為特權階級,享有各種既得利益,這些黨政幹部大約有50至70萬人,加上親屬共有300萬人, 約占全國人口的1.5%。這些黨政幹部因中飽私囊,貪污瀆職,也加大民眾對蘇聯政府的怨懟。

 五、車諾比核能事故的影響:1986年4月26日凌晨, 位於烏克蘭的車諾比核電站發生爆炸,因爆炸而起的高劑量輻射塵埃散發到大氣層中,有超過33萬名的居民被迫撤離,善後費用及其他損失累計超過2,000億美元,造成蘇聯除軍備競賽外的另一項沉重經濟負擔。由於事故發生初期,領導高層秘而不宣,直到東窗事發,被外國知悉,方承認此事,且在爆炸事故發生34個小時後才對民眾採取撤離措施,民眾對於蘇聯政權的信任更是瓦解崩潰。

 六、軍備競賽與西方的推波助瀾: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一方面透過軍備競賽與太空計畫,使蘇聯因經濟問題而與已開發國家距離漸形加大;另方面則持續向蘇聯民眾輸出自由、民主、人權等價值,支持蘇聯境內各種組織推翻威權體制,以加速全球自由化的進程。
 

七、加盟共和國的脫離:自1985年戈巴契夫總書記宣布將部分中央權力下放給各加盟共和國後,部分加盟國也開
始尋求更大自主權力,甚或宣布獨立等,此舉也無疑加速蘇聯政權

 

簡答題

1.《維梅爾的帽子》:卜正民的全球史著作,透過幾張維梅爾這位荷蘭黃金時代畫家的繪畫,描繪出一幅十七世紀全球貿易的故事。
 

2.史景遷:西方漢學家中最後說故事的,擅長寫人物,舉凡康熙、雍正、利瑪竇、張岱,在他筆下,都栩栩如生,是敘事史學的代表人物。
 

3.影視史學:最早概念始於海登懷特,台灣則是透過周樑楷教授引進,開始在台灣推廣,有許多高中教師採用影像來教學。
 

4.哥倫布大交換:柯羅斯比在1970年代提出來的新概念,主旨是說哥倫布到美洲之後,開啟了洲之間的新交流,舉凡動物、植物及病菌開始有新的交換。
 

5《富春山居圖》
答:此圖為元朝畫家黃公望(1269-1354)的作品,創作於1347年至1350年,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因畫風秀潤淡
雅,極富變化,被後世讚譽為「畫中之蘭亭」,亦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該畫作乃黃公望依興致添加,反
覆畫成,是以畫作之前後段內容不盡相同。該圖在明末時被文人董其昌收藏,之後輾轉傳到清人吳洪裕手中。
吳洪裕珍愛不已,過世前想將此作燒掉陪葬,但畫丟到火爐時,被姪子吳貞度救出,然畫卷已燒成大小兩段,
小段經過修補,後稱〈剩山圖〉,今存浙江省博物館,至於後段畫幅較長,稱為〈無用師卷〉,則存於現今台
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內。
 

6、滿洲國
答:1932年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後,為有效控制該地, 遂扶持前清皇室及漢人將領權貴等建立傀儡政權。1932年3月9日,滿洲國在長春成立,以清遜帝溥儀為「執政」,年號「大同」,首都設於新京特別市,即今長春市。滿州國的領土範圍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及熱河省、內蒙古部份地區。同年9月,滿洲國與日本政府簽訂《日滿議定書》,容許日本駐軍該地,滿州國也直接成為日本的控管地。1934年3月,滿洲國改稱滿洲帝國,又稱大滿洲帝國,「執政」改稱「皇帝」,年號也改為「康德」。1945年8月,日本敗戰投降後,溥儀被蘇聯紅軍俘獲,滿洲國也隨之宣告結束。
 

7、中古歐洲黑死病
答:又稱第二次黑死病,主要發生於歐洲中古時期的1347–1353年間。黑死病主要由鼠疫所造成,當時人們稱此為「大瘟疫」,至 16世紀後,因患者晚期皮膚出血變黑,且因大量死亡所帶來的黑色陰影,方逐漸出現「黑死病」一詞。黑死病一般被認定起源於東亞或中亞地區,中古歐洲因十字軍東征,黑死病也擴及到亞洲及非洲北岸。中古歐洲的黑死病造成數千萬人口的死亡,歐洲總人口數也因而大幅縮減。歐洲多數地區在黑死病降臨後,人口和經濟活動大幅萎縮,然而部分地區並沒有出現人口急遽變化現象,甚至部分地區的農業活動發展還不降反增,可見黑死病在歐洲各地的影響不一。
 

8、新帝國主義
答:泛指歐美列強自十九世紀開始,因工業化需求,為加速各國經濟發展,獲取更多原料、就業機會及銷售市場,乃向停留在傳統農業和手工業的亞洲、非洲等落後地區,進行原物料的爭奪與殖民地的控制。因此次的擴張主要是以資
本和商業行為驅動,甚至是領土佔領之企圖,與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初的舊帝國主義時代,為擴大貿易額度向外尋找通商口岸與轉口港灣等自然地理資源有所差別,故稱此之為新帝國主義。另方面,因社會達爾文主義於此時提供理論
基礎,謂強國有義務教導次等種族之各種文明開化事物,此等言說無疑也讓歐美列強找到侵佔亞洲、非洲等國的藉口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官方公布題目,若有侵犯版權歡迎告知,立即下架

壹、選擇題:佔0分(共0題,每題0分)
 

貳、非選題:佔100分(共4題)
1. 台灣在不同時期因應不同的情勢與需求,而有不同的土地拓墾政策。請論述:十七世紀至日治時期,不同政權基於現實的需要和考慮所採取的土地拓墾政策,並說明這些政策對原住民族群的影響。(25分) 

 

2. 請論述十九世紀時,不同背景的華人移民東南亞的因素,並概論移民後所產生的文化衝突與適應問題。另請就上述內容,設計兩個提問做為帶領學生探究的
指引,並略加說明提問意旨。(25分) 

 

3. 十四世紀至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對於歐洲「現代性」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請依據「文藝復興」的特色與精神,在一至二節的課程中,具體說明你將如何進行本單元的教授,包括教學目標、引起動機、教學流程與活動設計等。
(25分) 

 

4. 二次大戰之後,世界局勢進入長達四十年的「冷戰」時期。請就「冷戰」時期中任一場戰爭為例,設計一份具有問題意識的教案。教案的設計,以一至二節教學時數為限,教學要旨在於帶領學生認識戰爭的源起、影響並反思戰爭的意義。說明內容包括:課程主要探討問題、文本資料、教學流程和活動設計。(25分)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園市立陽明高中 111 學年度第一次教師甄選 
歷史科教甄試題

一:解題,並寫下選項解析 (共 10 分,共 2 題,答案 2 分、解析 3 分。答案錯則該題 0 分)

1. 附圖是一幅根據國際貿易比重為指標所繪製的變形東亞地圖。這幅圖反映的應為哪一段時間的情況? (A)1950 年代初期 (B)1960 年代中期 (C)1980 年代初期 (D)1990 年代後期

image

2. 一個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常會利用各種手段,將其鄰近地區的經濟生產內容導引至為其提供廉價原料和勞動力的方向。以下在 1930 年代發生的幾個事件中,何者最足以說明這種經濟發展模式? (A)臺灣總督府推動臺灣工業化,建立工業 (B)甘地反對食鹽公賣制度,號召自行曬鹽(C)中國與列強交涉,關稅自主,裁撤釐金 (D)羅斯福推動新政,發展公共事業及農業

二:名詞解釋 (共 15 分)
1. 轉型正義 (5 分)

2. Treaty of Waitangi (5 分)

3. 闖關東 (5 分)

 

三:申論題 (共 75 分)

1. 請繪製出自西晉迄唐代建立為止的政治演變示意圖,並將 108 課綱中有關「10 世紀前的東亞人群移動」的學習重點融入該示意圖中 (15 分)

2. 請試以高三學生的複習需求,進行有關「伊斯蘭世界於 7-16 世紀之間的政治演變與發展特色」的主題講述。 (20 分)

3. 請用表格的方式統整分析自十七世紀以來臺灣的經濟發展。(15 分)

4. 請自行繪製台灣地圖,並於地圖上畫出清領時期漢人移民的族群分布(請清楚標示族群),並說明漢人移民選擇居地的原因及後來的發展。(10 分)
image

5. 108 課綱上路以來,選修歷史的專題常被批評為「不像歷史課本」,甚至有教師質疑這些專題內容「與歷史無關」。請以課綱 Tb-V-2「石化產業的發展與衝擊」為例,說明如何引導學生以歷史學的角度進行思考與討論,強化課綱專題與「歷史」的關係。(15 分)

image
資料來源:三民版《選修歷史 II 備課用書(下)》,頁 289

 

參考答案

一:解題,並寫下選項解析 1. C 2. A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官方公布題目,若有侵犯版權歡迎告知,立即下架

一、選擇題,一題 2 分,30%
1. 馬來語中「峇峇」「娘惹」指中國移民和東南亞原住民通婚的混血後裔。當地的閩南人亦有句俚語叫作「三代成峇」
請問關於馬來西亞華人的討論,下列何者正確? (A) 7 世紀到 13 世紀此地伊斯蘭教盛行,峇峇娘惹的祖先大部分
是此時移民 (B)15 世紀麻六甲王國成立,鄭和船隊帶來大量華人,明朝政府也鼓勵華人出海移民 (C)清末容許洋
商雇傭漢人出洋工作,許多華工至此採礦、種植橡樹 (D)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地華人因為反日,大量自願歸
化馬來西亞國籍

 

2. 一群兒童朗朗唱著童謠:「泉州人,坐海口,開店舖。漳州人,落帄陽,收佃租。客家人,走山尾,曝菜脯。」請
問關於童謠的討論,下列何者正確?(A)這種族群分佈樣態和械鬥有關 (B)這種族群分佈和政策有關 (C)這種族群
分佈樣態和社會階級有關 (D)這種族群分佈樣態在中國和臺灣都有。

 

3. 「國之語音,異乎中國,與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爲此憫然,新制二十八字,
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耳。」這是某國統治者的詔文,請問這位統治者是 (A)西夏國主李元昊(B)日本聖德太子 (C)
朝鮮王朝世宗(D)越南陳朝仁宗

 

4. 甲-「開元、天寶之中,上承高祖、太宗之餘烈,下繼四聖治帄之化」;
乙-「乘唐中衰,攘竊神器,任用酷即,屠害宗支,毒流緒紳,其禍慘矣。」;
關於這二段資料對武則天的討論,何者正確?(A)甲是唐朝時人對武則天的評價,反應出唐朝因為胡漢混血,故女
性地位較高,對女性從政採肯定態度(B)乙是宋朝學者對武則天的評價,反應出當時儒風盛行,對武則天採用法家
酷即的否定(C)這兩段資料都出自唐朝正史,唐朝正史對武則天的評價正反兩面併呈,可見唐朝史官之正直 (D)武
則天是中國中古轉變至近世的關鍵人物,這兩段資料都符合年鑑學派的大歷史觀。

 

5. 小玉想透過「《臺灣新民報》檢索系統」搜尋小論文題材,請問她在使用時會發現 (A)無法找到關於天皇的任何
報導(B)全部都是日文,找不到漢文的文章(C)全是官方宣傳,沒有臺灣人的觀點(D)前期有很多對政策的針貶,後
期則多是對政策的吹捧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後,為推動共產主義,不時推動各種運動式的口號,下列口號是其建國後至文化大革命期
間的口號
甲-「革命無罪,造反有理」;
乙-「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引蛇出洞」;
丙-「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偷工減料、反盜騙國家財產、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
丁-「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戊-「超英趕美、大煉鋼、吃大鍋飯」;
己-「三自-自留地、自由市場及自負盈虧;一包-包產到戶」
請將以上口號依時間先後排列。 (A)甲乙丙丁戊己(B)乙丙戊甲丁己(C)丙乙戊己甲丁(D)丙甲乙戊丁己

 

7. 一位官員批評「往者納絹一匹,當錢三千二三百文,今者納絹一匹,當錢一千五六百文;往輸其一者,今過於二
矣,雖官非增賦,而私已倍輸」,又說「貧者無容足之居,依託強豪,以為私屬,貸其種食,賃其田廬,終年服勞,
無日休息,罄輸所假,常患不充。」,請問這位官員支持的是哪一種制度?(A)均田制(B)租庸調法 (C)一條鞭法 (D)
兩稅法

 

8. 1860 年有一個團體主張:「儒教拘於名節,未達玄妙;佛教入於寂滅,而絕倫常;道教悠悠自然,缺乏治帄」,「古
道衰弱,西教乘虛而入,因而國運危險。……西教是亡國家、滅百姓的邪教」,反洋教、反侵略的性質外,還倡導
人生來帄等的性質,請問這個團體會主張 (A)奉天討胡(B)扶清滅洋(C)斥倭斥洋(D)打倒孔家店

 

9. 法國亨利四世登基後,明令國內的胡格諾教徒能夠享有自己的信仰自由,不受國家干擾,他們也享有和其他公民
一樣的權利,可以擔任各種官職,亦允許讓這些教徒保有城堡及軍隊,以保衛自己。然而,為了安撫天主教徒,
他宣布天主教為國教。請問: 這條敕令是 (A)南特敕令(B)米蘭敕令(C)凡爾賽敕令(D)楓丹白露敕令。

 

10. 下圖是一張人口統計圖,請問這張圖表的標題應該是 (A)當代世界穆斯林分佈圖(B)當代世界華人分佈圖(C)十九
世紀黑人分佈圖(D)十六世紀傳教士分佈圖
image

 

11. 日治時期,官方刊印的《太魯閣蕃討伐誌》(1914)、《太魯閣蕃討伐寫真帖》(1915)、《理蕃誌稿》(1921)等出版
品,對於 1914 年「太魯閣事件」的記載,各有其強調的內容與刻意隱瞞的事蹟。儘管如此,從史料的特性來看,下列
何者有可能是上述史料的共却記錄? (A)起事原因是總督府官逼民反所造成 (B)日本軍警在戰爭過程中的英勇表現
(C)事件後對太魯閣族部落的改造計畫 (D)太魯閣峽谷風景壯麗適合觀光遊憩

 

12. 下圖為 1500 年至 1799 年間,從歐洲出發,前往亞洲海域貿易前三名國家的船隻數量(單位為艘)變化圖。根據
該圖,甲、乙、丙依序是哪些國家?
(A) 葡萄牙、西班牙、荷蘭 (B)西班牙、英國、荷蘭 (C) 葡萄牙、荷蘭、英國 (D)英國、葡萄牙、荷蘭

image

 

13. 臺灣在荷蘭時期,因鹿皮龐大的貿易利益,以致鹿隻被濫捕,十七世紀中葉,因鹿隻大量減少,迫使荷蘭東印度
公司開始實施禁獵。《巴達維亞城日記》提及:鹿因近三年獵捕不絕,減少許多,恐再六年就不能達到原數,於是一致
決議,這一年間禁止掘穴、張網,期土人不會因貪欲的漢人榨取至盡。這則記載點出原住民、漢人、荷人在獵鹿上的
關係,如何解讀最適宜? (A)荷人基於生態永續的因素,對漢人和原住民採取禁獵政策 (B)原住民擅長用陷阱捕鹿,
荷人和漢人必頇共却合作以對抗 (C)漢人和原住民是獵鹿主力,荷人制定政策時必頇遷就兩者 (D)荷人掌握貿易
權,漢人擅用陷阱,原住民無法與二者競爭

 

14. 馬來亞的人口組成多元。下表是二十世紀前半期,馬來亞(包含新加坡)人口調查中三個主要族群的人口變化(單
位:人)。表中甲、乙、丙分別是:

image
(A)馬來裔、華裔、印度裔 (B)馬來裔、印度裔、華裔 (C)華裔、馬來裔、印度裔 (D)華裔、印度裔、馬來裔

 

15. 1847 年,史家蘭克(Leopold von Ranke)完成《宗教改革時期德意志史》一書,在〈導言〉中,蘭克暢論史家治
史之道,現代史家奉之為圭臬:「我觀察到這一時刻已經來臨:編寫近代史時,不必再倚賴(事實發生)那個時代歷史
家的記錄,除非這些歷史家對發生的事實確實是親身體驗和見證,那他們的記錄就可以信賴。我們完全不必理會那些
根據距原始資料甚遠的材料寫成的史書,因為它們根據的不是當事人的記述、不是原始的一手材料。就我書寫的時代
而言,要徹底呈現歷史真實已不再遙不可及。我運用大量檔案文獻,它們是……我在檔案館中蒐集到的……一手史料。」
蘭克把歷史材料區分為三類:(甲)「當時史家的記載」;(乙)「後來史家的撰述」;(丙)「原始的一手材料」。從蘭克的
觀點,這三類資料的證據價值,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為何?

(A)丙乙甲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甲乙

 

二、填充題,一題 2 分,10% 

1. 民間傳說或歌頌英雄功績透過口述式方式世代相傳,隨著時間而增添情節,最後被整理、加工,以文字記載成為
一部統一的史詩。史詩涉及的主題可以包括歷史事件、民族、宗教或傳說,是我們了解歷史重要的史料來源,請
寫出下列史詩名稱與其歷史價值。
(1) ____________:主角是半神的國王,史詩中有大洪水故事與追求永生失敗的悲觀色彩。

(2)荷馬史詩:以小亞細亞的 ____________戰爭為背景,國王帶領希臘聯軍與小亞細亞聯軍作戰,在諸神的介入下,
神諭一一實現。
(3) ___________ :描述了俱盧家族為爭奪王位進行的戰鬥,最終導致發生大戰。史詩的目的是闡明人生的四個
目標:愛、財、法和解脫,業與法最重要的主題,是研究 ________ ___教的重要史料。
(4) _________: 以托斯卡尼的地區性方言為主成,全詩為三部《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每部 33 首,代表
了中世紀文學的最高峰,顯示出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


三、名詞解釋:每題 5 分,4 題,共 20 分 
1. 養贍埔地
2. 西發里亞和約(Peace of Westphalia)
3. 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
4. 關隴集團

四、申論題:40 分 
(一)請閱讀以下關於新竹關西的史料
資料一:
關西鎮三面環山,最早原名「美里庄」,二百年前,漢人開墾為肥沃農地後,為象徵新興茂盛,於乾隆五十八年改名「新
興庄」。因為當時當地客家人擅長製作「鹹菜」,道光卅年,又改名為「鹹菜甕」。日據時代大正九年,因「鹹菜」,與
日語「關西」諧音,再改名為關西。
資料二:
根據「關西鎮誌」中,關西鎮馬武督社原住民相傳屬於泰雅族馬里罷系統(今南投仁愛鄉力行村)「馬里洸」群社的一
支,早年因人口增加,乃向北(桃竹苗)拓殖新地。泰雅人富有尚武精神與堅韌的生命力,在日治時期,泰雅族曾發
起多起抗日活動。而在當時,日本警察當局就設有「山地檢查哨」(位於金錦地區函谷關附近的小橋)其作用在管理高
山泰雅族與漢族。據當地長老說當時泰雅族人要出去都要辦理申請,而漢人則是不准入山。
資料三:
關西鎮的人口族群中,客家人占總人口 90%以上,而原住民僅佔總人口約 1.9%,其中原住民又以泰雅族為多數,佔總
人口約 1.3%。
1.請依據史料文本設計兩個歷史題目(題型不限,請附參考答案)。(14 分) 
2.根據所設計的兩個題目,請說明您想訓練學生的素養為何?( 6 分) 

 

(二)請閱讀提供材料後,回答以下問題:

材料一:
「却治年間的自強措施,已不時遭受反對。此次變法,涉及到制度,反對者更多。廢八股,裁官署,影響到不少人的
前程與地位。慈禧太后與德宗間亦深有嫌隙。自穆宗登極,以其年帅,由慈禧與慈安太后共却垂簾聽政。慈安性厚醇,
多由慈禧裁斷。穆宗親政,不及兩年便病逝,因無子,慈禧乃以年甫四歲文宗之姪繼統,以便繼續掌握政權,此即德
宗,年號光緒。兩宮太后,再行垂簾聽政。及慈安暴卒,慈禧更得為所欲為。光緒十五年,德宗雖已親政,慈禧仍握
實權不放,彼此嫌隙日深。及光緒二十四年變法,守舊派便依附慈禧,以與新黨及德宗相抗。八月,慈禧發動政變,
幽禁德宗,又臨朝聽政。新黨康有為、梁啟超得英、日之助脫走;譚嗣却等被殺,所有贊助維新諸大臣先後均遭罷黜。
百日間所宣布之新政,本來即未能切實推行,現則除京師大學堂一項外,其餘悉遭罷除。」(資料來源:國立編譯館主
編《歷史(三)》,1992 年版本,頁 55~56。)

材料二:
資料甲:「後人常說慈安是慈禧毒死的,儘管無人提供任何證據。據研究她病史的的專家分析,慈安幾乎可以肯定是死
於腦溢血。」(頁 158)
資料乙:「光緒身體虛弱,精力不足,膽氣更差。他怕打雷到了病態的程度。每逢雷雨時,太監們會聚在一起,直著嗓
子喊叫,企望壓過雷聲。……他說話聲音低得像蚊子叫,連近在身旁的老師也聽不清。」(頁 162、164)
資料丙:「慈禧就要離開政壇了。這消息讓改革者一片驚慌。失去了她靈活開闊的思路、精力充沛的勁頭,已經起步的
改革可能虎頭蛇尾。李鴻章絞盡腦汁考慮怎麼辦,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給醇親王奕譞寫信,說自己是『外即』,
不敢『冒昧進言』,請親王想個法子讓慈禧再待下去。奕譞也清楚,他兒子幹不了慈禧的事業,於是組織眾人上書,請
求慈禧再『訓政數年』,還叫光緒『跪求』。」(頁 163)
資料來源:張戎,《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台北:麥田出版,2015 年)。2013 年出版英文版時《紐約時報》
稱這本書「首次全面使用中、英文史料,是關於慈禧的第一部權威著作」。
1.根據所給材料設計兩個題目(題型不限,請附參考答案)。(14 分)
2.根據所設計的兩個題目,請說明你想訓練學生的素養為何?(6 分)今天想寫些什麼...

 

參考答案

選擇:

1~5   CDCAD

6~10  CBCAB

11~15  BCDAD

填充:

1.卲爾伽美什(鳩格米西)    2.特洛伊_3. 摩訶婆羅多  4.婆羅門5. 神曲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ptt老師們的記憶,怕文章不見,備份保底,歡迎老師補充

90分鐘,每一大題20分

鳳中111歷史教甄題目:

一、
1.請敘述17世紀開始,台灣移民類型、動機、分佈情形與發展及對台灣的影響
2.請就第一題的答案選兩個時間點,說明除了台灣外,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去?原因?情形


二、
第一則資料:18世紀四川、雲貴地區漢人越來越多形成多元文化、19世紀雲貴漢人已幾百萬
第二則資料:1854年廣東洪門幾個起義,無業遊民響應攻進廣州,被鎮壓平民死好多人

1.說明兩則資料的背景與原因
2.兩則資料講一件史事的發生,哪件史事?怎麼應用文本?

三、
請敘述伊斯蘭「大征服運動」的具體成果及歷代政權的發展,並指出阿拉伯帝國轉變為
伊斯蘭帝國的重要關鍵

四、三則關於某國的資料,設計兩個素養題,說明題目意旨、解答與解析
資料一:16世紀握有耶路撒冷,歡迎猶太人回去,20世紀新共和政府延續,力挺猶太人
資料二:這個國家加入北約但不是很願意配合北約,雖然跟以色列關係沒有太好,
        但還是會聲援猶太人
資料三:該國政府通過法案,改總理制為總統制


五、兩則資料有關毛利人(1769)
資料一:西方人的視角
資料二:毛利人的視角

1.兩則資料的背景與原因
2.設計一份教案以學生導向教學(pbl問題、maps、個案教學、orid等),
設計課程名稱、目標、使用的教學法與教學活動、內容、流程及如何應用文本和其他資料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ptt老師們的記憶,怕文章不見,備份保底,歡迎老師補充

一 名詞解釋
1.台灣總督府旅券下付及返納表
2.伊斯蘭教原教旨主義
3.紅河事件
4.東亞朱子學
5.克里米亞戰爭
二 申論題
1.文協對民族運動、婦女運動、階級運動的成果與利弊
2.中國世族的興起與沒落
3.yalta conference的背景與yalta accordance的影響
三 教案題
1.設計一個教案讓學生瞭解台灣茶的歷史與輝煌
2.設計一個以彰化學為主題的在地課程
依據記憶寫的,如有錯誤麻煩版友指出!謝謝:)

-----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