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受託辦理111學年度
公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甄選
歷史科 試題

第一部分:選擇題(共40分)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32分)
1. (甲)某地的地方志記曰:「街衢縱橫,皆有大街,長三里許,泉廈郊商居多。舟車輻湊,百貨充盈。」;(乙)大臣報告:「臺灣雖屬外島,實關乎四省之要害,勿論彼中耕種猶能少資兵食,固當議留,即為不毛之地,必藉內地輾轉運輸,亦斷斷乎其不可棄。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疆。」;(丙)政府公布:「臺地現在開闢後山,舊例應行弛禁,所有從前不准內地人民渡臺及私入番境各例禁,已一律開除,不復禁止。」請問:這些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如何? (A)丙甲乙 (B)乙甲丙 (C)乙丙甲(D)丙乙甲。
 

 

2. 甲:「對於這些當地的番人,……了解他們的語言與生活習慣,體會與我們相異的文化……替他們進行種族的分類。」 乙:「一半生番併熟番,生番住在山林內,……熟番元係人一樣,理番吩咐管番官」 丙:「從生番到山地同胞……我們的姓名在身分證的表格裡沉沒了」 上述三段文字是不同時期的對臺灣原住民敘述,請試著就你的理解,為這三段敘述排序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甲丙乙。
 

 

3. 羅馬共和時代對外擴張帶來光榮,也產生種種問題。請問:下列哪些是導致共和危機的原因?(甲)各省總督掌握地方資源,威脅共和的生存;(乙)兵源枯絕,政府招募日耳曼民族為兵;(丙)原有的小農體制遂漸瓦解,公民兵制難再維持;(丁)國家依賴軍隊的支持,但軍人只顧追逐權力與財富,跋扈囂張;(戊)軍隊長期出征,公民大會難得舉行 (A)甲丁戊 (B)乙丁戊 (C)甲丙戊 (D)乙丙丁。
 

 

 4. 文藝復興三巨匠之一的拉斐爾,在其名著畫作「雅典學院」中,將亞歷山大和所有科學、文學、藝術、哲學等人文學者並列,這意味著對拉斐爾而言,一切已逝的、當今的各界偉人,全臣服在「真理的追求」之下。請問:下列何者是亞歷山大的功績? (A)西元五世紀時領導希臘聯軍擊敗波斯人,保住了希臘人的文明與自由 (B)將帝國分為三個王國,分別統治歐洲、亞洲與埃及等地 (C)征服印度半島,統治長達 200 年 (D)東征期間興建七十幾座城市,吸引希臘人前去定居或經商,成為傳播希臘文化的中心。
 

 

 5. 小蘭閱讀有關英國「圈地運動」的書籍,其內容如下:「過去小土地所有者和小租地農民,靠自己耕種土地的產品和公有地上放養的羊、家禽、猪等維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幾乎不必向市場購買。如果土地落到少數大租地農場主手中,他們就必須為別人勞動才能維持生活,而且不得不到市場上去購買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因為將有更多尋找職業的人被趕到城市裡去,城市和手工業工場將會擴大。」根據上述內容,應如何理解「圈地運動」及其影響? (A)圈地運動使農村勞力移向城市,對後來英國工業革命的發生構成不利的影響 (B)圈地運動使英國農業支離破碎,成為後來中產階級必須克服的難題,因而延緩工業革命的發生 (C)圈地運動迫使人們仰賴市場供應生活物質,反而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為後來工業革命打下基礎 (D)圈地運動使農民流離失所,為英國社會帶來動亂,直接導致英國王權的解體。

 

 6. 「東、西方基督教世界之間的接觸,導致了彼此間的懷疑和公開敵對。希臘人和拉丁人彼此都不喜歡對方的語言、宗教、政治和生活方式,這就是此次軍事行動之發生背景。威尼斯商人的經濟計畫、西方冒險家對戰利品和土地的追求、拉丁人心中對所謂的狡詐、貪婪和異端的希臘人的長期不滿,成了這次軍事行動的特徵。」請問上述資料中所提到的軍事行動發生背景,應為下列何者? (A)11世紀,東羅馬皇帝與教宗決裂 (B)13世紀,十字軍攻擊東羅馬帝國 (C)14世紀,英、法國爆發百年戰爭 (D)15世紀,土耳其人滅東羅馬帝國。
 

 

7. 西方醫學發展中,曾見四種關於疾病起源的解釋:(甲):「生病是人的四種體液不平衡所致。」 (乙):「生病是細菌感染所導致。」 (丙):「生病是受到超自然力量的影響。」(丁):「生病是空氣污濁所致。」上述四種解釋出現的先後次序應是下列何者?
(A)甲丙乙丁 (B)丙甲丁乙 (C)甲丙丁乙 (D)丙乙甲丁。

 

 

 8. 英國史家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m)說:「若無十九世紀資產階級社會的解體在先,勢無十月革命以及蘇聯的成立在後。」又說:「發生於二十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使人們認為蘇聯的經濟制度成為一條全球性的可行之路。」依據這樣的陳述,下列何者是最恰當的理解? (A)資本主義得以挑戰社會主義,最大的力量來自於本身的強大(B)社會主義得以挑戰資本主義,最大的力量來自於本身的強大 (C)資本主義得以挑
戰社會主義,最大的力量來自於對手的弱點 (D)社會主義得以挑戰資本主義,最大的力量來自於對手的弱點。

 

 

 9. 某殖民國家在殖民地舉行「眾神昇天」活動:在活動中先行祭拜殖民地原有宗教的神祇,請祂們回到天上,然後將理論上已不具神性的神像移走,再以殖民國本身的宗教取代之。這最可能是以下哪一種情況? (A)西班牙人在南美以天主教取代馬雅宗教(B)法國人在北非以伊斯蘭教取代非洲宗教 (C)日本人在臺灣以神道教取代民間的宗教 (D)英國人在印度以英國的國教取代印度教。
 

 

10. 以下這道歷史選擇題:「1950 年前後,政府分原住民為九族;半世紀以後,政府認定的原住民有十六族。臺灣原住民從九族增加為十六族以上,最可能原因是:a.人口不斷增加,族群分化獨立、b.推廣族語成功,族群日見分化、c.依原住民身分法重新定義各族、d.族群間不斷通婚,產生新族群」,請問其測驗內容以下何者最為恰當? (A)我群界定、原住民與原住民族的分類 (B)原住民族的傳統社會、傳統領域與知識體系 (C)殖民統治下的原住民、原住民族 (D)原住民族的權利復振運動與現代國家的角色。
 

 

 11. 歷史老師命一道選擇題,題幹為:「某個文物展中使用許多歷史照片呈現主題,包括:甲、學生在香港街頭舉行抵制日貨遊行;乙、年輕人訴求婚姻自由,採用新式婚禮,不收結婚禮金的公告與照片;丙、北京學生在街頭演說,並遊行前往天安門;丁、訴求漢字改革,提倡中文拼音化的學術討論文章。」提問:上述展覽的主題最可能是?選項為:「a.八國聯軍、b.五四運動、c.八年抗戰、d.香港回歸」。請問這道選擇題的測驗目標下列何者最為恰當? (A)學生能否掌握什麼是史料 (B)學生能否理解為什麼學歷史 (C)學生能否掌握歷史事實如何建構 (D)學生能否掌握學習歷史的意義。
 


12. 教師問學生:「歷來中國地理的相關論述反映其世界觀,例如甲學者根據《尚書禹貢》的說法,主張傳統華夏民族位居陸地之中,東漸於海,西披於流沙,訖於四海。乙學者則主張:『早期的海洋文明實際上都是孕育於農業文明之中。』我們如何理解這兩位學者的說法? a.華夏民族居世界中心出類拔萃,屬種族優越論、b.中國兵強馬壯創造強大的帝國,屬天朝至上論、c.中國地大物博且資源足以自足,屬陸地中心論、d.中華文化源於一處向四處傳播,屬一元傳播論」請問老師是要測驗學生: (A)能認識人物、事件、時代的特色以及變化與延續的情況 (B)能察知歷史文本的敘事要旨、作者用意、及其與特定時代脈絡的關連性 (C)能分析歷史解釋中的觀點、證據引用與結論的關係 (D)能掌握資料或歷史敘述中所呈現的「歷史解釋」。
 

 

13. 歷史選擇題「十九世紀中葉以前,非洲曾被稱為「白人的墳墓」。甚至到十九世紀初,由於自然環境、疾病、非洲人的抵抗,歐洲士兵進入非洲後的死傷率高達98%。直到十九世紀中期之後,歐洲人認為已經成功地解決了前述阻礙,自此能深入非洲,大舉掠奪。歐洲人是倚靠下列哪三項事物?a.汽船、奎寧、來福槍;b.火車、天花疫苗、大砲;c.直昇機、奎寧、來福槍;d.火車、天花疫苗、手榴彈」,請問此題的測驗目的以下何者恰當? (A)測驗學生應具備的歷史學科基礎知識與概念 (B)測驗學生應具備的歷史文本閱讀能力 (C)測驗學生應具備分析、評估歷史解釋及其論證和說理的能力 (D)測驗學生整合、運用歷史學科知能,針對問題,援引資料證據,加以論證和表述的能力。
 

 

14. 美國國務卿給國會的某年年度報告中,有一份關於福爾摩莎的文件,其部份內容如下:
「At the request of Tauketok, the ruler of the eighteen tribes south of Liangkiau, and between the range of hills east of it and the Eastern Sea including the bay known as the Southern Bay of Formosa where the crew of the American bark Rover were murdered by the Koaluts, I, Charles W. Le Gendre, United States consul for Amoy and Formosa give this as a memorandum of the understanding arrived at between myself and the said Tauketok in 1867, the same having been approved by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nd assented to, I believe by the foreign ministers at Pekin viz: Cast-aways will be kindly treated by any of the eighteen tribes under Tauketok. If possible, they are to display a red flag before landing.」
從內容來看,這份文件,對後來的哪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A)羅妹號事件 (B)牡丹社事件 (C)中法戰爭 (D)臺灣民主國成立。

 

 

 15. 西元476年羅馬的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最後一個皇帝羅慕路斯,並自封為義大利王,這被視為是羅馬帝國滅亡的標誌性事件,然而,早在西元476年之前的約兩百年時間當中,日耳曼民族即已從西羅馬邊境陸續滲透到內地,甚至占據了西班牙、北非、高盧及不列顛等地,到西元476年之前,西羅馬早已形同瓦解。從西羅馬帝國的滅亡經過來看,與中國古代哪個王朝的滅亡經過很類似? (A)秦 (B)東漢(C)西晉 (D)南宋。
 

 

16. 張老師介紹歐洲近代史學的變遷:「他們注重探索歷史和文化的特殊性,並以同理心來對待不同時代的精神與環境,反對文化的標準化,也重視民族的傳統、語言、傳奇、文藝創作與風俗習慣。」請問:這些史家的研究是受下列哪一思潮的影響?
(A)浪漫主義 (B)啟蒙思潮 (C)自由主義 (D)社會主義。

 


二、題組題(每題2分,共8分)
《題組 17-18》
「是時北方亞墨裏加之民,與英吉利國交戰,王助亞墨裏加戰勝,然其餉銀漸減,故招爵僧民三品會集,以尋聚斂之法。國民棄王殺之,七年國政混亂。有臣曰那波利稔者,武功服眾,嘉慶八年登王位,連九年戰服四方,恃強黷武,旋敗失位。前王之苗裔複立,民暫安息。及弟嗣位,複激民變,逐王而別擇親屬以登位。道光十年,新王創立國家,受諫寬仁,百姓安堵。」魏源《海國圖志.卷十》

 

17. 關於引文中「王助亞墨裏加戰勝,然其餉銀漸減,故招爵僧民三品會集,以尋聚斂之法」一句,其中所說的「王」是指誰? (A)西班牙王菲力普二世 (B)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 (C)法王路易十四 (D)法王路易十六。
 

18. 關於引文中「弟嗣位,複激民變,逐王而別擇親屬以登位。」的敘述,此一「民變」最可能是指什麼? (A)法國七月革命 (B)法國二月革命 (C)美國獨立革命 (D)清教徒革命。
《題組 19-20》
「……看哪,我們——屈服於經常提到的最受祝福的教皇,我們的父親西爾維斯特,普世教皇,還有我們的宮殿,如前所述,還有羅馬市以及意大利或西部地區的所有省、區和市;並以我們不可侵犯的禮物將他們讓給他自己或他的繼任者教皇的權力和影響力——根據我們神聖的憲章和帝國憲法頒布法令,將(如此)安排;並承認它們(宮殿、行省等)應合法地留在神聖羅馬教會。因此,我們認為將我們的帝國和我們王國的權力轉移和改變到東方地區是合適的;並且,在拜占庭省,在一個最合適的地方,應該以我們的名義建造一座城市;我們的帝國應該在那裡建立。因為,在天上的統治者確立了祭司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和基督教的領袖地位的地方,不僅僅是地上的統治者應該有管轄權。……」
摘譯自 ERNEST F. HENDERSON 編《Select Historical Documents of the Middle Ages.Book III》

 

19. 從內容來看,它所敘述的,最可能是歷史上的哪一份文獻? (A)君士坦丁奉獻 (B)南特詔書 (C)米蘭詔書 (D)查理曼的加冕。
 

20. 承上題,在歷史上,這是一份有著很大爭議的文獻,中古時期的政教衝突時,教宗時常引用此一文獻來對抗世俗君王。關於教宗引用此文獻的動機,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強調自己管理西歐宗教事務的合法權 (B)強調自己介入西歐世俗政治的合理性
(C)強調自己管理拜占庭宗教事務的合法性 (D)強調自己介入拜占庭帝國政治的合理性。

 

 

第二部分:綜合題(共60分)
一、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20分)

1.基督教人文運動(Christian Humanism) 
2.劉銘傳減四留六措施
3.後藤新平的無方針主義
4.血淚之路
5.威爾遜時刻

 


二、問答題(共20分)
1.閱讀下列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甲、明朝有官員主張:自古倭奴無貢,貢亦不過數十年一貢,不知吾土虛實,所以禍少。自(成祖)永樂來有貢,貢輒數來,則限以十年一貢;又不遵約,或數年一來。涉吾土若故鄉,識吾人如親舊,收吾寶物諸貨如取諸寄(倉儲),尤嗜古今圖籍。凡山川之險易,甲兵之朽利,人性之剛柔,國紀之張弛,無不熟知。

 

資料乙、明朝規定朝鮮入貢由鴨綠江經遼陽、廣寧,繞道進入山海關,抵達北京;安南入貢則須由廣西的憑祥州入境,經龍州,沿左江到南寧,再抵達北京。朝鮮和安南希望改走近路,遭明朝拒絕。朝鮮、安南貢使為縮短時間,並夾帶大量貨物,往往私自走海路前來。明朝一旦發現,甚至採取絕貢的懲罰。
(1) 當時航海技術已經相當發達,但中國仍要求朝鮮、安南貢使應走陸路,其原因最可能是什麼?(4分) 
(2) 根據資料乙,安南、朝鮮兩國貢使仍希望從海路來中國的原因為何?(4分) 

 

 

2.東歐共產世界瓦解、蘇聯解體是上世紀末發生的大事,這件大事的關鍵人物為1985至1991年擔任蘇聯領導人的戈巴契夫。以下是三則有關他的資料:

資料甲、1987年戈巴契夫公開表示:「我要……再次指出我們所有的改革都是社會主義形式的。我們想要從社會主義內部而不是外部尋求種種問題的解答。」

資料乙、1992 年戈巴契夫回顧過去時表示:「我當時知道有個重大的改造工作在我眼前。……這個國家因為投入耗損巨大的武器競賽而精力用盡。經濟機制貧弱無力,生產額劇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滑落,貪腐處處可見。我們……進行改革,這與先前的改革嘗試雷同。」

資料丙、一位西方史家評述如下:「戈巴契夫既不是民主主義者,也不是經濟自由主義者。他的希望是使蘇聯體系再度恢復生氣,而非破壞蘇聯體系。……他認為讓人民擁有比較完整的資訊和可以選擇的選舉,便足以滿足人民需求……然而,他的第一項改革就動搖了原有的政治與經濟掌控力,並且引發了遠不是這位總統所希望的大雪崩式的實驗與改造。

(1) 根據上述資料,戈巴契夫認為蘇聯面臨的最大問題?(4分) 
(2) 根據上述資料,戈巴契夫改革的主要動機是什麼?(4分) 
(3) 學者認為戈巴契夫的兩項舉動引發蘇聯瓦解,請根據資料丙解釋這些舉動為何造成蘇聯的瓦解?(4分) 

 

 

三、申論題(共20分)
1.試論述希臘文化、希臘化文化、羅馬文化在哲學、宗教方面的差異。(10分) 

 

2.先秦時代百家爭鳴的情況到漢初雖有死灰復燃的現象,但兩者已有明顯差異,在「道」與「勢」的關係也有明顯轉變,試以儒、道兩家學說為例分析之。(10分)

 

 

參考解答

1~10

BBCDC BBDVD

11~20

CDABC ADAAB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甘 的頭像
    阿甘

    阿甘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