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物理學測指考考題詳解 (6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61.    甲、乙兩球在光滑的水平直線軌道上以相反方向作等速率 的運動,當發生正面碰撞後,甲球反向以 的速率運動,而乙球依原方向繼續以小於 的速率運動,則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碰撞過程中,甲球的受力量值比乙球的受力量值大
(B)碰撞前後兩球的動量向量和保持不變
(C)碰撞後兩球的動量向量和變小
(D)甲球的質量比乙球的質量小
(E)此碰撞為彈性碰撞

 

答:(B)(D)

〔解析〕

A 碰撞過程甲、乙兩球之間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對方身上。
B 碰撞過程甲、乙兩球水平方向沒有外力,故動量守恆。
C 錯誤同上。
D 正確,若甲、乙兩球的質量分別為 m1及 m2,以甲球原來的速度方向為正,撞後乙球的速度為 −v,由甲、乙兩球碰撞過程動量守恆可得


E 錯誤,撞前總動能
K=12m1v02+12m2v02
撞後總動能
K′=12m1v02+12m2v2<K
為非彈性碰撞

想知道107物理試題與詳解,請至107學測自然詳解



加油,未來美好的日子在等著你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0.    臺灣首枚自主研製的高解析度遙測衛星「福衛五號」,於2017年8月順利升空在距地表720公里處繞地球作接近圓軌道運轉。一般在此高度繞地心作等速圓周運動的衛星,其週期約100分鐘。已知地球半徑約為6400公里。若為特殊目的發射一新衛星,使其沿圓軌道繞行地球一周所需時間約為800分鐘。則此新衛星離地面的高度約為多少公里?
(A) 22000    (B) 16000    (C) 2800    (D) 920    (E) 150

 

答:(C)(D)

〔解析〕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公轉週期 T 與平均軌道半徑 R 的關係為R^3/T^2=定值

假設新衛星離地面的高度為 h 公里,則
(720+6400)^3/100^2=(h+6400)^3800^2h=22080km

想知道107物理試題與詳解,請至107學測自然詳解



加油,未來美好的日子在等著你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7-59為題組
圖19為重力波之示意圖,雙星以緊密而快速的模式互相環繞對方時,會產生以光速 向外傳播的重力波。2017年物理諾貝爾獎頒給證實重力波存在的三位物理學家,他們在2015年偵測到一個來自雙黑洞系統產生的重力波訊號,如圖20所示,雙黑洞系統最主要會經歷旋近、合併、而歸於沉靜的過程,在它們彼此旋近過程所產生的重力波,波的振盪會由緩漸急、由弱漸強;而在快速合併的過程中,產生的重力波之頻率與能量則會漸增,最終合併為一時,重力波將歸於沉寂。已知此雙黑洞系統的初質量分別為36 M⊙與29 M⊙,而合併沉靜後,新黑洞之質量會因輻射而減少變為62 M⊙,其中M⊙為太陽的質量(約為 )。依據以上資訊,回答57-59題。

image
57.    科學家曾對各種天體過程可能的重力波輻射進行模擬估算,並與實驗偵測到的訊號振幅作比對。下列的重力波訊號(橫軸代表時間,由左向右遞增),何者最適合描述雙黑洞系統經歷圖20所示之過程?

image

答:(A)

〔解析〕

雙黑洞系統最主要會經歷旋近、合併、而歸於沉靜的過程,因此要選擇訊號強度逐漸增加且週期逐漸變短的圖,故選A。
 

58.    雙黑洞系統經歷旋近、合併、而歸於沉寂的過程,所輻射而出的總能量最接近下列何者?
image

答:(E)

〔解析〕

質量互換公式可得

59.    假設光譜紅移量 與遠方星系到地球距離d 的關係如圖21所示,若該雙黑洞系統所屬星系的 z約為0.1,則其所產生的重力波輻射訊號到達地球約需多少年?
image

image

答:(E)

〔解析〕

 

圖中 z=0.1 對應的距離 d≈1300百萬光年,因此訊號到達地球需要的時間
t=dc=1300×106=1.3×109 yr

想知道107物理試題與詳解,請至107學測自然詳解



加油,未來美好的日子在等著你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5-56為題組
圖17為智慧手機之內,加速度感測器的放大示意圖。可以簡單看作中央有一個質量為 的物體經由力常數為 的兩條相同彈簧,與固定端①與②相連接。感測器平放於水平面(紙面)時,兩彈簧的自然長度各為 。將手機靜止直立並使其長邊沿著鉛垂線時,質量 的物體會像彈簧秤上的重物一樣,先輕微上下振盪,然後達成靜止平衡。人們透過無線傳送的方式,可遠端監視加速度感測器所測得的加速度。某生於時間t0時,懸空拿著手機(①在上、②在下),並使手機的長邊沿著鉛垂線,在保持靜止一小段時間後釋放,以進行手機沿著鉛垂線方向運動的實驗,依據感測器的讀數紀錄,彈簧力作用於質量為M的物體所產生的加速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18所示。在本題組中,重力與彈簧力以外的作用力均可忽略。依據以上資訊,回答55-56題。

image

55.    直立靜止的智慧手機可用來測量重力加速度。如果質量為 的物體維持靜止時,手機內加速度感測器的上下兩彈簧的長度分別為 d1與 d2且d1≠d2 ,則該處的重力加速度,其量值為下列何者?
image

答:(D)

〔解析〕

 

由於上方彈簧被拉長,形變量為 d1−d0,彈簧回復力向上;下方彈簧被壓縮,形變量為 d0−d2,彈簧回復力向上;質量為 M 的物體維持靜止、合力為零,因此

 

Mg=k(d1d0)+k(d0d2)  g= (k(d1d0)+k(d0d2))/M 

56.    若圖18中五條虛線分別代表五個不同時刻,則下列哪一個時刻前後約0.1 s之間,質量 的物體是在作手機被放手後的自由落體運動?
(A)甲    (B)乙    (C)丙    (D)丁    (E)戊

 

答:(C)

〔解析〕

當手機自由落下時為失重狀態,質量為 M 的物體不會拉動彈簧,測得的加速度值為零,故選C。

 

想知道107物理試題與詳解,請至107學測自然詳解



加油,未來美好的日子在等著你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4.    族群一辭常見於報章雜誌與大眾口語,生物學中亦然,生物學將它定位於生物體與群集之間。此生物階層之意義及邏輯推論,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族群的密度僅單純受環境中適合棲地的面積所限
(B)族群的大小僅單純受環境中所提供食物的多寡所限
(C)同一物種的兩個族群,同域互交機率大於異域雜交
(D)群集中的兩個近似族群其生殖隔離程度,必小於同種的兩個異域族群
(E)群集中的兩個近似族群其空間隔離程度,必小於同種的兩個異域族群

答:(C)(E)

〔解析〕

(A)族羣密度是指族羣在特定時間和空間內的個體數目。在水域環境中,單位空間則常以單位體積表示 

(B)生物族羣密度受到族羣中個體的死亡和增殖的影響 

(D)群集中的兩個近似族群是不同種生物,具有生殖隔離、或生殖隔離程度較大;同種的兩個異域族群具有地理隔離,但不具有生殖隔離或生殖隔離程度較小。

想知道107物理試題與詳解,請至107學測自然詳解



加油,未來美好的日子在等著你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3.    海洋包圍著臺灣,有近海陸棚,也有接近外洋的大陸斜坡,海洋生態系之組成複雜,下列多樣的水域生態系特性何者正確?
(A)日本鰻之生活史橫跨海洋生態系及河流生態系
(B)石花菜生長於大洋區之透光層,由黑潮輸送到東北水域
(C)牡蠣是河流生態系的消費者,不能忍受海洋生態系潮間帶的逆境
(D)飛魚是海洋生態系淺水區的掠食者,洄游於臺灣海峽的黑潮流域
(E)吳郭魚是臺灣湖泊生態系的特有種,族群量大,也以臺灣鯛為名

答:(A)

〔解析〕

(B)石花菜固著生長於潮間帶,不會隨黑潮輸送到東北水域 

(C)牡蠣是泥岸生態系的消費者,可忍受海洋生態系潮間帶的逆境

(D)飛魚是海洋生態系的掠食者,並非洄游性魚類 

(E)吳郭魚原產地為非洲,並非臺灣的特有種。

想知道107物理試題與詳解,請至107學測自然詳解


優惠連結最新--

指考奪冠王物理模擬複習卷(新課綱滿分版)

學測指考歷屆試題分章歸納解析物理(高一篇)(最新版)


加油,未來美好的日子在等著你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2.    族群成長曲線及年齡組成為族群發展之重要指標。圖15為族群大小隨時間之變化圖,約略可分為三個階段(L、M、N)。圖16有三種不同特性的年齡組成(X、Y、Z),圖中的虛線間為人類的生殖時期,男性及女性組成分別繪於橫軸之上方及下方,橫軸為年齡。有關年齡組成與族群發展的關係,三個階段L、M、N與X、Y、Z一對一的對應關係,下列何者正確?

image
(A)X、Y、Z    (B)Y、Z、X    (C)Z、X、Y
(D)X、Z、Y    (E)Y、X、Z    (F)Z、Y、X

 

答:(F)

〔解析〕

L—族群呈正成長,相對於Z—成長型年齡結構(正成長)

M—族群呈零成長,相對於Y—穩定型年齡結構(零成長);

N—族群呈負成長,相對於X—衰退型年齡結構(負成長)。

想知道107物理試題與詳解,請至107學測自然詳解



加油,未來美好的日子在等著你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1.    達爾文的小獵犬號之旅,途經厄瓜多爾及加拉巴哥群島。回國後分析旅途所見及所收標本,歸納出共同祖先及物種形成的概念。有關此概念的推衍哪些正確?(應選3項)
(A)加拉巴哥群島及厄瓜多爾分處兩大洋演化出不同種的鷽鳥
(B)哺乳動物皆以乳汁養育幼兒,可證明哺乳動物有共同祖先
(C)麻雀與企鵝的翼可證明有共同祖先,但蝙蝠則不是此祖先的後嗣
(D)通常地層古老的化石構造簡單,年輕的相對複雜,可證明祖先及後代之關係
(E)原核及真核生物皆以轉錄及轉譯製造蛋白質,可推論生物界可能單一起源

答:(B)(C)(E)

〔解析〕

(A)錯誤-厄瓜多爾西濱太平洋,加拉巴哥群島位於太平洋,沒有分兩大洋

(D)錯誤- 同一地點不同年代間的化石生物不一定有祖先親緣關係,可能由原本海洋環境 變為陸域環境

想知道107物理試題與詳解,請至107學測自然詳解



加油,未來美好的日子在等著你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0.    使用基因改造黃豆的製品皆需於成分中標示。此黃豆改造時,下列哪一步驟為必經過程?
(A)黃豆染色體間發生重組    (B)將兩黃豆細胞融合    (C)產生重組DNA
(D)分離卵子    (E)尋找特殊適應能力的野生種黃豆

答:(C)

〔解析〕

基因改造生物需要透過重組 DNA

想知道107物理試題與詳解,請至107學測自然詳解


優惠連結最新--

指考奪冠王物理模擬複習卷(新課綱滿分版)

學測指考歷屆試題分章歸納解析物理(高一篇)(最新版)


加油,未來美好的日子在等著你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9.    紅綠色盲為常見之一種遺傳疾病。圖14為此疾病發生之譜系圖,方形表示男生,圓形表示女生,實心為患紅綠色盲者,空心為辨色正常。甲與乙皆辨色正常,婚後生有二男丙及丁,皆為紅綠色盲者。戊擬與丁結婚,且盼生一男一女為己及庚。下列情況哪些正確?(應選2項)

image
(A)甲帶有一個色盲等位基因
(B)乙帶有一個正常等位基因
(C)丙及丁都是同型合子的基因型
(D)若己及庚皆正常,則戊一定是同型合子
(E)若戊是同型合子,則己及庚皆辨色正常

答:(B)(E)

〔解析〕

(A)錯誤-甲辨色正常的男性(XY)、不帶有紅綠色盲基因

(B)乙為辨色正常的女性(XXc)、帶有一個紅綠色盲基因

(C)錯誤-丙和丁均為患紅綠色盲的男性(XcY) 

(D)錯誤-若己及庚皆正常,則戊可能是同型合子(XX)或異型合子(XXc) 

(E)若戊是同型合子(XX),則己(XY)及庚(XXc)皆辨色正常。

想知道107物理試題與詳解,請至107學測自然詳解


優惠連結最新--

指考奪冠王物理模擬複習卷(新課綱滿分版)

學測指考歷屆試題分章歸納解析物理(高一篇)(最新版)


加油,未來美好的日子在等著你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8.    觀察洋蔥根尖細胞時,可觀察到下列哪些特徵的細胞?(應選3項)
(A)看不到核膜的細胞    (B)中心粒在兩端的細胞    (C)染色體排列成四分體的細胞(D)具紡錘絲的細胞    (E)具細胞板的細胞

答:(A)(D)(E)

〔解析〕

(B)錯誤-洋蔥屬於植物,植物細胞不具有中心粒 

參考維基-中心粒

(C)錯誤-洋蔥根尖細胞可進行有絲分裂,不進行減數分裂;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不會排列成四分體。

想知道107物理試題與詳解,請至107學測自然詳解



加油,未來美好的日子在等著你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7.    下列與石油的煉製與應用相關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原油經分餾可得石油氣、石油醚、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石蠟與瀝青等產物
(B)原油分餾所得的產物中,分子量愈大者,其單位質量所產生的燃燒熱( kJ/kg即熱值)愈大
(C)石油醚是分子結構為 ROR的純物質
(D)汽車若使用無鉛汽油,則不會產生震爆現象
(E)辛烷值是指燃料燃燒時的抗震爆程度,辛烷值愈高,其抗震爆效果愈好

答:(A)(E)

〔解析〕

(B)錯誤-原油分餾產品皆為烷類混合物,原則上分子量大者,含碳與氫原子數變多, 故「莫耳燃燒熱」非同「質量」下的燃燒熱

(C)錯誤-石油醚為「烷類」的混合物

(D)錯誤-震暴現象是氣體產生動力轉換的必經程序,無法完全避免,可透過添加高辛烷值添加物,可減輕震暴程度

想知道107物理試題與詳解,請至107學測自然詳解



加油,未來美好的日子在等著你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6.    溫室氣體會吸收地表輻射熱能,導致地表的保溫效果。人為因素所增加的溫室氣體是全球暖化的一大主因。下列哪些氣體是「因人類活動而增加的溫室氣體」?(應選3項)
(A)CH4 (B)CO2 (C)N2O (D)N2 (E)H2O。

答:(A)(B)(C)

〔解析〕

導致溫室效應明顯之氣體有:CO2(最主要)、CH4、N2O、HFCs(氫氟碳化物)、PFCs(全氟碳化物)等

想知道107物理試題與詳解,請至107學測自然詳解



加油,未來美好的日子在等著你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5.    醣類、蛋白質與油脂都是生物體中的物質。下列有關這些化合物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3項)
(A)麥芽糖、果糖與乳糖都互為同分異構物
(B)蛋白質是由胺基酸為單體,以肽鍵結合而成的聚合物
(C)兩個不同的胺基酸,可形成兩種不相同的線性二肽分子
(D)葡萄糖與蔗糖二者均為碳水化合物,但葡萄糖為單醣,蔗糖為雙醣
(E)飽和油脂是由含有雙鍵的長鏈脂肪酸分子與甘油反應形成的三酸甘油酯

答:(B)(C)(D)

〔解析〕

(A)錯誤-麥芽糖、蔗糖與乳糖才互為同分異構物

(E)錯誤-飽和油脂為僅含有單鍵的長鏈脂肪酸;含有雙鍵的為不飽和脂肪酸

想知道107物理試題與詳解,請至107學測自然詳解



加油,未來美好的日子在等著你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4.    下列水溶液各取10 mL後,分別逐滴加入0.1 M硝酸銀水溶液時,都產生沉澱。若反應完全時,則下列哪一選項的離子消耗最多莫耳的銀離子?
(A) 0.1 M氯離子    (B) 0.2 M氫氧根離子    (C) 0.3 M硫離子
(D) 0.4 M鉻酸根離子    (E) 0.5 M溴離子

答:(C)(D)

〔解析〕

(A)1Cl - (aq)+1Ag+ (aq)→1AgCl(s)↓ ; 消耗 1x1mmol Ag+

(B)1OH- (aq)+1Ag + (aq)→1AgOH(s)↓ ; 消耗 2x1mmol Ag+

(C)1S2 (aq) -+2 Ag + (aq)→1Ag2(s)S↓ ; 消耗 3x2=6mmol Ag+

(D)1CrO4 2- (aq)+ 2Ag + (aq)→1Ag2CrO4(s)↓ ; 消耗 4x2=8mmol Ag+

(E)1Br- (aq)+1 Ag + (aq)→1AgBr(s)↓ ; 消耗 5x1=5mmol Ag+

想知道107物理試題與詳解,請至107學測自然詳解



加油,未來美好的日子在等著你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1-43為題組
化學課時,張老師為了要學生認識科學的發展,說明了科學的研究過程。通常是透過「發現 問題」、「探究問題」而「解決問題」,最後還可能會有所新發現。因此老師給學生一個問題, 在黑板寫了 C 2HNO ,要求學生就此化學式展開「探究問題」的活動。學生分頭找相關資料。一 週後,張老師要求學生分組討論,並發表探究問題後的心得。 

甲說:「有機物中,氫的數目都比碳的數目多,因此 C2 HNO 不存在。」 
乙說:「有機分子的化合物中,碳最多能與 4 個氫結合形成穩定的鍵結。」
丙說:「一個碳要與 4 個氫相連,而兩個碳以單鍵相連時,氫的數目要減 2,雙鍵相連時減 4。 凡是碳、氮、氧中的任兩個原子間以單鍵相連就要減 2 個氫。」就在黑板上寫了
乙烷;乙烯   ;乙炔   ;甲醛   
之後張老師總結地說:「由 C2NO與氫可以構成許多化合物,而原子的鍵結方式不同,又可構成許多異構物。」並給了一個新問題:若就化學式 而言,則會因氫的數目不同而會有許多異構物符合此一化學式。根據上述,回答下列各題。
41.    甲、乙、丙三位同學所發表的論述,何者正確?
(A)只有甲    (B)只有乙    (C)只有丙    (D)只有甲乙    (E)只有乙丙

答:(B)

〔解析〕

甲(錯誤)-C2HNO 有可能存在: H-C≡C-N=O

乙(正確)-C 有 4 個價電子,因此 C 最多能與 4 個 H 結合形成穩定的鍵結

丙(錯誤)-C 與 N 連接時,C 本來最多接 4 個 H,而連接 N 時會多 1 個 H。

故題目中談到 少 2 個 H 並不適當。 (但若從另一個思考模式來看:CH4 與 NH3 結合,會形成 CH3NH2→少兩個 H, 則丙敘述正確)



42.    在 的一群化合物中,分子量最大的分子,其n是下列哪一數值?
(A) 1    (B) 3    (C) 5    (D) 7    (E) 9

答:(D)

〔解析〕

兩個 C 最多可鍵結(2*2+2=6)6 個 H。而每多 1 個 N,依鍵結原理,可再多 1 個 H;而每多 1 個 O,H 的個數無法增加,故最多可接 6+1=7 個 H 原子。



43.    在 的一群化合物中,分子量最小的分子,其n是下列哪一數值?
(A) 1    (B) 3    (C) 5    (D) 7    (E) 9

答:(A)

考慮鍵結原理及最少的氫原子數,可知題意想推敲結構中最多雙鍵、參鍵及環 狀的可能,考慮上述結構分別少去 2H、4H、2H,可知最少 H 數會停留在 1 個: H-C≡C-N=O 。

想知道107物理試題與詳解,請至107學測自然詳解



加油,未來美好的日子在等著你

〔解析〕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7-40為題組
核能可由核分裂及核融(熔)合兩種反應方式產生。核分裂技術已成熟而被廣泛使用,例如核能發電,但萬一產生意外引起核輻射外洩,則後果嚴重。兩個質量較小的原子核融合成一個質量較大的原子核時稱為核融合,例如氘、氚原子核融合成氦原子核,核融合釋出的巨大能量成為最具有潛力的清潔能源,為人類未來永久解決能源匱乏希望所寄,許多國家正極力研究發展中。
除了如上所述人類利用核能作為能源外,有些生物也因為核能,發展出其特殊的適應現象,特別是核反應所釋出的γ射線。驚人的發現發生在1991年,當俄國車諾比核子事件發生後的第五年,科學家發現:高於放射線背景值500倍的環境中,新型隱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這種單細胞酵母菌型的真菌仍可以生存。不只如此,此菌還可以成長,快速累積醋酸鹽的含量。實驗操作時,有兩種品系的真菌,其中一種新型隱球菌有特殊黑色素介入其電子傳遞鏈,野生型隱球菌則無。將此兩品系真菌的細胞暴露於500倍的放射性劑量下20~40分鐘,比較其NADH氧化後的電子傳遞速率。結果有「黑色素介入」的電子傳遞速率是「沒有黑色素介入」的3~4倍。另外,針對有黑色素介入的品系,比較照射γ射線與只有背景輻射下的電子傳遞速率,也發現有γ射線時電子傳遞速率也比只有背景輻射下高出許多。
37.    若某地核能電廠的反應爐發生嚴重意外事故,且情況有擴大之虞,則專家會建議對電廠噴灑硼砂,以阻止反應爐的核反應繼續進行。已知硼可經由下列反應降低核反應產生的熱中子數目:
 
image
有關上列反應式中的a、b、c以及x、y,哪些正確?
甲:a=1    乙:b=1    丙:c=4    丁:x=1    戊:y=2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E)乙丁

答:(E)

〔解析〕

由原子量守恆、質量數守恆可得

右邊質量數相加=左邊總質量數相加

→ a=0、b=1、c=5、x=1、y=1 。



38.    核能意外事故發生時,除核能發電廠附近區域受輻射外洩汙染,更令人擔憂的是輻射汙染隨全球環流擴張,帶來跨國間的災害。以日本福島核電廠發生輻射外洩汙染為例,在考慮全球的環流運動下,關於該區域輻射汙染隨環流擴張的描述,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當輻射塵飄至上空的西風帶時,輻射塵受盛行風系與科氏力的影響而飄向南方
(B)當輻射塵飄至上空的西風帶時,在相同距離內,福島發電廠東方海域上空的輻射塵濃度會高於日本西岸海域上空
(C)輻射汙染隨表面洋流黑潮往北擴張
(D)臺灣東部海域一定會較美國西岸海域先觀測到輻射汙染
(E)輻射汙染會隨該緯度的低溫海水下沉至較深水域,進而隨溫鹽環流的輸送影響全球

答:(B)

〔解析〕

(A)西風本身就是副熱帶高壓輻散後受柯氏力影響而成為西風,況且柯氏力要作用移動方向一定不能平行緯線。

(B)西風帶的風向為向東吹,故東方海域輻射濃度高於西岸海域。

(C)改成東北為佳,最終會流到美國西岸。

(D)黑潮不會弱到在冬季被親潮回推至台灣附近,故不太可能發生。

(E)溫鹽環流運送的時間尺度已經是上千年,屈時輻射物質的半衰期早已讓輻射威脅微乎其微。



39.    溫度高達約10^9 K時可引發核融合反應,其主要的物理原因為下列何者?
(A)此高溫使氘、氚原子核具高動能,可克服兩原子核間庫侖排斥力所需之能量,進而融合
(B)此高溫使氘、氚原子核內的夸克強作用增強,兩原子核相吸進而融合
(C)此高溫使氘、氚電子熔入各自原子核內後,兩原子核再融合
(D)此高溫使氘、氚原子核內弱作用增強,兩原子核相吸進而融合
(E)此高溫使氘、氚原子核熔化成液態自然融合在一起

答:(A)

〔解析〕

(A)高溫引發氘、氚原子核具高動能,可克服兩原子核間庫侖排斥力所需之能量,為核融合反應的原因。



40.    有關生物捕獲能量以推動生命現象的敘述,下列哪些正確?(應選2項)
(A)新型隱球菌可以利用放射線提高電子傳遞鏈的速率
(B)新型隱球菌可以利用放射線增加每個NADH提供的總能量
(C)隱球菌先吸收核反應的熱能再轉換為ATP等化學能
(D)酵母菌的黑色素對應於γ射線類似植物的葉綠素對應於可見光
(E)某些真菌可因黑色素介入而增加γ射線照射時的電子傳遞活性

答:(A)(E)

〔解析〕

(B)新型隱球菌可以利用放射線增加每個NADH提供的反應的速率,而非總能量

(C)文中並並無相似的資料

(D)文中並非指酵母菌,而是新型隱球菌

想知道107物理試題與詳解,請至107學測自然詳解



加油,未來美好的日子在等著你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6.    定溫時,1莫耳的CO(g) 與1莫耳的 NO2(g)完全反應後,生成1莫耳的CO2(g) 與1莫耳的NO(g) ,並放出熱量226 kJ。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3項)
(A)此反應使反應系統的溫度上升
(B)此反應的熱化學反應式為: CO(g)+NO2(g)→CO2(g)+NO(g)+226kJ
(C)此反應的熱化學反應式為: CO(g)+NO2(g)→CO2(g)+NO(g) ΔH=226kJ
(D)若在相同條件下,CO2(g) 與NO(g) 完全反應,以生成 CO(g)與NO2(g) ,則此反應為吸熱反應
(E)若在相同條件下,2 莫耳的CO2(g) 與 2 莫耳的NO(g) 完全反應,生成 2 莫耳的 CO(g)與 2 莫耳的NO2(g) 時,則同樣會放出熱量 226 kJ 

答:(A)(B)(D)

〔解析〕

CO(g)+NO2(g)→CO2(g)+NO(g)+226kJ (放出熱量)

(A)放熱反應,使周圍溫度上升

(C) ΔH=-226kJ

(D)逆反應 CO2(g)+NO(g)+226kJ→ CO(g)+NO2(g),為吸熱反應

(E)反應熱與 mol 數成正比 226x2 kJ,會放出 452kJ。

想知道107物理試題與詳解,請至107學測自然詳解



加油,未來美好的日子在等著你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5.    圖13為某測站某日逐時氣溫與露點溫度變化圖,關於該測站當日的天氣狀況描述,下列哪些正確?(應選2項)

image
(A)當日6時實際水氣含量最高
(B)當日6時相對濕度最高
(C)當日12時相對濕度最低
(D)當日14時空氣中飽和水氣含量最高
(E)當日清晨有濃霧發生

答:(B)(D)

〔解析〕

露點溫度越高代表實際水氣含量越高,所以當天實際水氣含量在 12~14 點達到最高-(A)錯誤

氣溫和露點溫度差距越小,代表相對溼度越高,越容易達到飽和。所以(B)正確

要形成霧,氣溫至少須達到露點溫度,由圖形顯示,當天沒有達到露點溫度,不會有霧-(E)錯誤

想知道107物理試題與詳解,請至107學測自然詳解



加油,未來美好的日子在等著你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    在探討影響氣候的因素中,地表狀態的改變為影響氣候的其中一種因素。部分覆蓋大面積樹林和水塘的區域,隨都市發展逐漸被建築物、水泥地或柏油路面所取代,經長時間能量收支平衡的結果,使得當地氣候發生變化。下列這些導致氣候改變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3項)
(A)相較於水泥建物,樹林覆蓋區域能減小白天最高氣溫和夜間最低氣溫的差距
(B)因為建築物增加,大樓間的通道使風速變大,增強對溫度的調節,使得日夜溫差變小
(C)樹林的林蔭遮蔽能攔截太陽輻射,樹林消失後使得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量增加,導致白天最高氣溫變高
(D)水塘被水泥建物取代,原先藉由水蒸發所吸收的熱能減少,且地表輻射量增加,長期影響下導致白天氣溫升高
(E)樹林能攔截地表向上發射的長波輻射,所以樹林變少會使地表附近長波輻射量散失減少,導致夜間最低氣溫變高

答:(A)(C)(D)

〔解析〕

水泥建物快速吸熱和散熱的特性使日夜溫度差異加大-(B)錯誤,

樹林則於白天減少太陽輻射到達地表,夜晚攔截地表長波輻射使能量散失不致過快,

水塘則因水的蒸發吸熱量大,可以抑制溫度的過大變化-(D)錯誤

想知道107物理試題與詳解,請至107學測自然詳解



加油,未來美好的日子在等著你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