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官方公布題目,若有侵犯版權歡迎告知,立即下架

壹、選擇題:佔40分
一、單選題:佔20分(共10題,每題2分)

1. 小家是一個170公分體重正常(BMI=22)的高中生,每日活動量屬於輕度工作,根據每日飲食指南的三大營養素熱量需求,以下何者全部正確?
(A)總熱量約2500大卡,其中醣類1480大卡、蛋白質800大卡
(B)總熱量約2000大卡,其中脂質250大卡、蛋白質600大卡
(C)總熱量約1900大卡,其中醣類1150大卡、脂質500大卡
(D)總熱量約2000大卡,其中醣類1200大卡、蛋白質600大卡

 

2. 臺灣在1995年推出綠建築制度並於2004年正式啟用綠建材標章,定義為:材料生命週期對環境低衝擊、對人體健康無害,以及安全性、功能性等符合相關規範與試驗的建材,以下何者不是臺灣的綠建材標章四大分類?
(A)生態
(B)再生
(C)高性能 
(D)低碳

 

3. 友善環境的服飾管理與選購,以下何者是能平衡形象管理需求以及環境保護中,最關鍵的態度?
(A)精準購買,採購前針對需求仔細規劃後再挑選有標章的品牌
(B)不購買需要乾洗的衣物,就可以減少很多對環境的化學破壞
(C)只購買天然的織物對環境影響就會很小
(D)不要追求流行,盡量簡樸穿家人的衣服就是最好的

 

4. 在選購水果的時候,家佳主張應該要「營養至上」,大華覺得應該買「上等品質的高級水果」跟自己的職業地位相襯。前述家佳和大華在選購水果時,所重視的消費利益,分別屬於何者?
(A)都是功能利益,家佳-水果本身的功能,大華-水果帶來的好處
(B)都是心理利益,家佳-水果本身的價值,大華-水果反映身分
(C)家佳-功能利益,重視水果本身的功能,大華-心理利益,代表身分的象徵
(D)家佳-心理利益,顯示自己的專業,大華-功能利益,反映心靈的感受

 

5. 研究發現家庭關係會影響代間的購物影響力,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家庭關係好,子女對產品經驗豐富,則子女反向代間影響程度低
(B)家庭關係不好,子女對產品經驗不佳,則子女反向代間影響程度高
(C)家庭關係好,子女對產品經驗不佳,則子女反向代間影響沒作用
(D)家庭關係好,子女對產品經驗豐富時,子女反向代間影響程度高


6. 根據消費者的接受產品的週期長度,由短到長的產品擴散程度,下列排序何者正確?
(A) fads –fashion –classic
(B) fashion –classic –fads
(C) fads –classic – fashion
(D) classic –fads –fashion 

 

7. 有個國家在1979年開始實施一胎化政策,其成果不但讓該國生育率急速下降,也導致男女比例失衡。據該國國家統計局,2020年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該國境內,男女性別比是104.45比100,也就是男性比女性,多出約3049萬人。部分媒體更指出,2020年該國適婚男性人數,將比女性多出3千萬到4千萬,意味著平均五個男性中,將有一個找不到配偶,形成「光棍危機」。請問,下列何者可以描述這種現象?
(A)婚姻排擠效應 
(B)資源交換說 
(C)符號互動理論 
(D)婚配斜坡

 

8. 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綜合活動領域」,關於「綜合活動領域」,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家政科之加深加廣選修課程為:「創新生活與家庭」
(B)在其多元評量中,不包括「檔案評量」
(C)家政教育符應社會發展及國際趨勢,在學習內涵上新增「生活美感與創新」、「未來生活想像」與「環境永續」等概念
(D)就議題融入的利基部分,目前《家庭教育法》規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每學期應在正式課程外實施4小時以上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並應會同家長會辦理親職教育

 

9. 關於服飾的語言,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情人裝、制服有力傳達著「自尊」的溝通符號
(B)色彩的意涵具有共通性,服飾色彩不同社會文化都能傳達類似的溝通意涵
(C)服飾是一種溝通符號,例如,盛裝參加親友的喜慶宴會,可以顯示自己重視和親友的關係
(D)購買不符合個人經濟條件的「名牌服飾」,通常釋放著希望獲得「自我實現」的溝通符號

 


10. 參考下圖(圖一)國家發展委員會在2020年8月提出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至2070年)」,下列關於臺灣「高齡化」的敘述,何者錯誤?
(A)國際上將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14%及20%,分別稱為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
(B)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C)老年人口年齡結構快速高齡化,2070年超高齡(85歲以上)人口將占老年人口的27.4% 
(D)205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最高峰,超高齡(85歲以上)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也將達到最高峰。

image

圖一: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 至 2070 年)

 

二、複選題:佔 20 分(共 10 題,每題 2 分) 
11. 安全約會STOP原則,以下哪些正確?
(A) S=security警覺安全的態度
(B) T=time 恰當的約會時間
(C) O=occasion合適的場所
(D) P=place 合宜的地點
(E) P=pay 事先說好約會時的付費方式

 

12. 若將常見纖維分為天然、再生與合成三種,以下纖維的屬性分類哪些正確?
(A)天然纖維:棉麻 (B)再生纖維:天絲 
(C)合成纖維:螺縈 (D)合成纖維:耐綸
(E)天然纖維:蠶絲
 

13. 蛋糕分成乳沫(海綿)、戚風、麵糊(磅蛋糕)三大類,以下哪些是戚風蛋糕的特色?
(A)用糖油拌合法製作,口感豐厚扎實
(B)加溫全蛋製作蛋糕彈性好 
(C)分蛋製作口感最輕盈 
(D)通常必須要添加泡打粉,讓口感增加蓬鬆感
(E)需要正確判斷蛋白的起泡階段,才能成功製作

 

14. 以下關於經典風格,哪些描述是正確的?
(A)嘻哈風:緣於紐約布魯克林區,因為物資匱乏流行選擇較大尺碼延長服飾穿著時間
(B)嬉皮風:是搖滾樂流行的叛逆風格,經典裝扮是誇張的髮型、紋身以及挑釁文字的衣物
(C)雅痞風:是歐洲的青少年次文化,地位類似臺灣的宮廟文化產生的臺客風格
(D)運動風:源自美國高中生滾邊運動服和啦啦隊服裝,有合身的背心、T恤、運動外套這類單品,混搭配飾成為帶有青春氣息的休閒服裝打扮 
(E)學院風:和制服風相同,也稱為OL上班族風格

 

15. 食材烹調時要注意中心溫度需求,以下哪些是錯誤的描述?
(A)蛋白約在62度開始蛋白質變性、蛋黃約在65度開始熟 
(B)豬肉全熟溫度約在75度左右 
(C)牛肉一般需要加熱到中心溫度超過75度 
(D)加熱便當需要75度,1分鐘就能殺死大腸桿菌 
(E)以下食材烹調所需的中心溫度高低是海鮮>雞肉>豬肉>牛肉

 

16. 有關親職教育的假設,下列哪些為正確?
(A)家長是孩子社會化的重要影響者
(B)有效能的親職教育可藉由不同方式達成
(C)好的親職教育方案可通用於不同文化系統
(D)透過親職教育的努力,可正向影響家長教養知識
(E)家長需求應優先於孩子的需要

 

17. 理想的家庭決策中,必須具備下列哪些條件?
(A)有一定的品質
(B)家人的接受度
(C)明確的訊息
(D)配合孩子個性
(E)家長判斷

 


18. 下列哪些屬於「綠色纖維」? 
(A)麻類纖維 
(B)Lyocell纖維 
(C)甲殼素纖維 
(D)聚醯胺纖維或尼龍 polyamide or nylon 
(E)醋酸纖維 acetate

 

19. 每年有800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其中以一次用塑膠製品為大宗,危害海洋環境及生物。對於這樣的危害,臺灣在2018年提出「2020內用禁用、2025以價制量限用、2030全面禁用甲、乙、丙、丁等4種一次用塑膠製品」政策時程表。請問,其中:甲、乙、丙、丁包括了下列哪四種? 
(A)吸管 
(B)免洗餐盒 
(C)免洗餐具 
(D)購物袋 
(E)飲料杯

 

20. 關於「綠色消費」,下列敘述哪些為正確? 
(A)3R原則為:消費減量(Reduce)、重複使用(Reuse)、回收循環(Recycle) 
(B)3E原則為:講究經濟(Economic)、符合生態(Ecological)、實踐影響力(Effect ) 
(C)綠色消費,係指消費者選購產品時,考量到產品對生態環境的衝擊,而選擇對環境傷害較少、甚至是有利的商品,其範圍涵蓋了產品的生產、運輸、行銷、丟棄過程、回收程度,以及產品包裝內含物 
(D)行政院環保署自1992年起建立並推動我國環保標章制度,以「一片綠葉包裹著一個地球」的圖樣做為環保標章 
(E)為了鼓勵綠色消費,我國政府已於「政府採購法」中加入第96條之綠色採購條款─若所購買的產品為環保產品,可允許有10%以下之價差
 

 

貳、非選擇題:佔60分(共4題,每題15分)
1. 你希望學生在高中畢業前能夠具備何種程度的食物製備能力(5分)?請運用Rubric評量尺規,具體列出高中生應具備的食物製備能力的標準(10分)。
2. 說明「親職化」的意義(5分),並說明在親職教育上需要因應的做法(10分)。
3. 何謂SDGs(5分)?並從家政的課程中提出可以對應一項SDG的課程主題構想(主題與設計理念) (10分)。


4. 下表(表一)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綜合活動領域」「家政科」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的「學習內容」。作為一位臺北市「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的家政教師,請描述臺北市就學學生的生活經驗(5分),說明統整表一「學習內容」之後,會設計哪些大單元的教學單元,並說明其設計的理由(10分)?
表一:「綜合活動領域」「家政科」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的「學習內容

image

參考答案

image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官方公布題目,若有侵犯版權歡迎告知,立即下架

壹、選擇題:佔60分(共30題,每題2分) 
1. 有關公共藝術的敘述,下列何者有誤?
(A)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廣場上的公共雕塑
(B)公共藝術有三個公認的基本性質:公共性、藝術性、紀念性
(C)其價值不得少於該建築物造價百分之一
(D)克拉斯‧歐登柏格(Claes Oldenburg)以大型公共藝術著稱

 

2. 荷蘭小畫派出現於17世紀,描繪主題以肖像、靜物、風景和風俗為主,下列何者不是代表畫家?
(A)維梅爾(Jan Vermeer) (B)黑達(Willem Heda)
(C)霍貝瑪(Meindert Hobbema) (D)維拉斯奎茲(Diego Velazguez)。

 

3. 請排出下列作品的年代順序:1.莫內─〈盧昂大教堂〉2.杜象─〈L.H.O.O.Q〉3.米開朗基羅─〈最後的審判〉4.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馬拉之死〉
(A)3412 (B)4321 
(C)3421 (D)4312 

 

4. 有關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普通型高級中學等學校藝術領域之敘述,下列何者有誤?
(A)以表現、鑑賞與實踐三個學習構面組織藝術領域的課程架構;依此架構建立本領域各科目的關鍵內涵,進而引導發展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
(B)藝術領域課程旨在培育學生具備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以及面對未來、開展不同生涯所需終身學習的素養
(C)高中美術學習重點中有關鑑賞部分,包含「審美感知」與「審美理解」
(D)部定必修三科目共10學分,每科目至少開設2學分,包含「基本設計」與「新媒體藝術」

 

5. 〈莎樂美〉(Salome)原為聖經故事中的人物,自十四世紀以來成為繪畫的題材後,便一直不斷重複出現在各式各樣的繪畫作品中。有關捷克藝術家阿豐斯·慕夏(Alfons Maria Mucha)於1897年完成的作品〈莎樂美〉,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畫家將花卉裝飾的圓環作為背景,為慕夏典型的構圖
(B)畫作中可見中東女子驕傲又柔媚的神情,襯著最後一層飄逸的輕紗
(C)此作品為絹版印刷,製作精美,收錄於《現代版畫》月刊
(D)畫作中主角的眼神望向垂直的長髮,與鮮花伴隨而生,完美地結合花卉植物的生長流動


6. 針對建築師修澤蘭(1925-2016)的描述,下列何者有誤?
(A)修澤蘭的執業高峰期間約在1970年到1990年之間,該時期是臺灣現代主義建築重要的發展階段
(B)代表作為陽明山中山樓、花園新城與衛道中學聖堂,有「臺灣第一女建築師」之譽
(C)大量承接校園建築,包含景美女中、陽明高中、蘭陽女中、中山女高禮堂等
(D)建築設計融入圓弧曲線,或蝸牛螺旋狀的開窗與線條,優美又前衛

 

7. 有關NFT的敘述何者有誤?
(A)在區塊鏈上發布的藝術亦被稱為「加密藝術」
(B)購買NFT藝術品後可擁有其著作財產權
(C)首次以「NFT」形式拍賣的美國數位藝術家是Beeple
(D)王家衛導演曾將〈花樣年華〉電影劇情製作成NFT販售

 

8. 下列有關教育部推動的「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第二期五年計畫」敘述,何者有誤?
(A)以「美感即生活—從幼扎根、跨域創新、國際連結」為理念
(B)執行期程為108至112年
(C)廣達文教基金會執行其中一個計畫
(D)包括3大推動策略:支持體系、人才培育、學習環境。

 

9. 有關青銅器的敘述,下列何者有誤?
(A)人面紋方鼎是世界上唯一的人臉方鼎
(B)毛公鼎上有100多字的銘文,是兼具書法與文學的國之重寶
(C)春秋戰國時期出現廢蠟法技術,成品精細繁複
(D)商代主要以塊範法鑄造青銅器,成品厚重對稱

 

10. 若想要親眼欣賞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的〈維納斯的誕生〉,應該去哪一個美術館參觀?
(A)羅浮宮美術館 
(B)大英博物館
(C)烏菲茲美術館 
(D)奧賽美術館

 

11. 有關即將於2022年完工的新北市立美術館,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臨近鶯歌陶瓷博物館,視覺識別系統以立方體為基礎元素
(B)以蘆葦造型化作建築物的立面設計概念
(C)是國內近年大型公共工程案中第一次由臺灣建築設計團隊獨立取得首獎的案例
(D)該館外觀呈紅棕色,分為美術館主體、兒童美術館及戶外藝術街坊三大區塊


12. 以下哪位設計師曾打破椅子造型概念,設計出像陀螺般能360度旋轉的椅子?
(A)周修來 (B)佐藤大
(C)海澤維克 Thomas Heatherwick (D)歐康Alvaro Catalán de Ocón。

 

13. 下列藝術家與作品的配對,何者有誤?
(A)陳澄波─〈迪化街口〉 (B)陳進─〈悠閒〉
(C)郭柏川─〈赤崁樓〉 (D)鹽月桃甫─〈母〉

 

14. 有關宋代山水畫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A)南宋山水以謳歌大自然的全景式構圖為主
(B)郭熙曾以「與其師人,不若師諸造化」道盡創作理念
(C)李唐以畫寒林景色著稱,「觀碑圖」為其代表作之一
(D)夏圭習於用禿筆帶水作大斧劈皴,人稱「拖泥帶水皴」

 

15.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張大千擅長石谿畫風,又稱「國師」
(B)溥心畬作品長於飛瀑、流泉、風帆、霜林,曾被尊為「多士師表」
(C)黃君壁擅長潑墨畫家,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
(D)齊白石強調「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自稱「三百石印富翁」

 

16. 下列何者是明代院派的代表畫家?
(A)沈周 (B)唐寅
(C)董其昌 (D)文徵明

 

17. 下列有關中國南北朝畫家的敘述,何者有誤?
(A)曹仲達—曹衣出水 (B)吳道子—吳帶當風
(C)顧愷之—白描畫法 (D)陸探微—凹凸花畫法

 

18. 下列有關超現實主義畫家的敘述,何者有誤?
(A)米羅(Joan Miro)出生於西班牙,演奏著小提琴的人、牛、羊、雞以及馬是其作
品中常出現的元素
(B)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出生於比利時,常把不相干的事物並置,呈現出突兀和
荒謬感
(C)達利(Salvador Dali)出生於西班牙,其繪畫常出現奇怪、夢囈般的形象,能誘發
人們的幻覺
(D)奇里訶(Giorgio de Chirico)出生於義大利,其畫風常呈現不合理的透視與不安的感傷


19. 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哥德式建築的特色是尖拱、肋拱和飛扶壁
(B)第一所具有哥德式特色的建築是巴黎聖母院
(C)古希臘著名的三大柱式從簡單到繁複依序是多利克、愛奧尼亞、科林斯柱式
(D)托斯卡納柱式是古羅馬主要柱式中的一種,其風格簡約樸素

 

20. 觀察下方圖示,關於這件銅器,下列何者敘述正確?

image

 (A)此為「爵」,用以溫熱酒,圓弧狀口部可傾倒液體
(B)此為「尊」,用以盛酒的禮器,在戰國時期流行金銀錯
(C)此為「卣」,為一件酒器,盛行於商朝和西周
(D)此為「觥」,為盛酒器的一種,器形不一,多為青銅所制

 

21. 下列何者不是行為藝術家?
(A)李銘盛 (B)謝德慶
(C)崔廣宇 (D)徐瑞憲

 

22. 針對黃土水雕刻作品〈甘露水〉的敘述,何者有誤?
(A)臺灣第一座女性裸體雕像
(B)耗時兩年以大理石造出的〈甘露水〉,刻劃亞洲女性的面容和身形,蘊含東方的內在精神性
(C)繼〈蕃童〉、〈水牛群像〉後第三度入選帝展
(D)〈甘露水〉曾在東京和平紀念博覽會展出

 

23. 有關臺北雙年展的敘述,何者有誤?
(A)第一屆於1998年舉辦
(B)第二屆起引入雙策展人制度,由臺籍和外籍藝術家共同策劃
(C)2020年主題為「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
(D)下一屆將於2023年舉辦


24 下列有關包浩斯的敘述,何者有誤?
(A)包浩斯學校的創辦人是柯比意(le Corbusier)
(B)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保羅.克利(Paul Klee)曾任教於包浩斯學校
(C)《包浩斯宣言》於1919年發表,其主張是創造出一種將建築、雕刻和繪畫結合成三位一體的新未來殿堂
(D)其教育制度採工廠學徒制

 

25. 下列何者為矯飾主義作品?
image(A) (B) (C) (D)

 

26. 下列有關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敘述,何者有誤?
(A)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以「海洋復興」為主題,每兩年舉辦一次
(B)首屆由北川富朗策劃
(C)活動分春、夏、秋三個舉辦時段
(D)曾展出草間彌生的「黃色南瓜」作品

 

27. 臺灣原住民族的藝術表現了多樣性與極高的獨特性。其中某一族自稱是「平原的人類」,有別於居住山林地區的泰雅族,該族早期在蘭陽平原共有30多個部落,傳統服飾以黑色、白色為主,年長者則為全黑打扮。以上,該族指的是下列那一個族群?
(A)賽夏族 (B)阿美族
(C)布農族 (D)噶瑪蘭族


28 觀察下列畫作〈撫琴圖〉中局部的人物描寫(圖一、二),針對該作的畫家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image
(A)此為明代陳洪綬的畫作,畫家學習傳統,力追古法,且能融古開今,融會貫通
(B)此為明代唐寅的畫作,線條細膩、雍容華貴、色彩富麗的院體畫風
(C)此為明代仇英的畫作,畫家擅畫仕女,將工筆、水墨和白描等技巧相互結合
(D)此為明代吳偉的畫作,早年畫法比較工細,運筆圓緩流暢、設色淡雅

 

29. 下列何者不是十二年國教課綱藝術領綱中的關鍵內涵?
(A)視覺探索 (B)藝術參與 (C)審美理解 (D)專題探究

 

30. 針對下列藝術教育家的敘述,何者有誤?
(A)藝術教育家Victor Lowenfeld主張跳開美術史與流派的研究框架,依創作者心智特質將繪畫發展風格類分為視覺型(約50%)、觸覺型(約25%)、綜合型(約25%)三種不同的表現形式
(B)藝術教育家E. W. Eisner認為事物應以量化的測量,提倡評鑑者必須具備基礎知識,區別細微的能力,並加以結構化
(C)藝術教育家Ralph A. Smith認為應將藝術視為學科,內容包括各科甚至各種議題融入,應重視其課程內容選擇、設計和評鑑,才能達到預定之教學目標
(D)藝術教育家Michael J. Parsons主張各階段的年齡分佈並無明確分野與設限,認為美術鑑賞發展能力與個體年齡、學歷高低無正相關,唯有健全的藝術鑑賞教育方能促進美術鑑賞能力的發展

貳、非選擇題:佔40分(共4題,每題10分)
1. 什麼是琺瑯彩瓷?此屬釉上彩、還是釉下彩?請描述乾隆朝的琺瑯彩瓷工藝特色。
2. 請問就您的觀點,「新媒體藝術教學」(New media art teaching)與「資訊科技融入藝術教學」(Integrating ICT into art teaching)兩者之差異為何?
3. 何謂素養導向的教學?如何運用在美術科教學中? 
4. 請設計一個適合高中一年級學生的「數位藝術」教學單元(6節課),包含主題名稱、節數、教學內容綱要(條列重點),跨領域/學科、融入的議題、教學資源等

 

參考答案

image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官方公布題目,若有侵犯版權歡迎告知,立即下架

壹、選擇題:佔0分(共0題,每題0分)
貳、非選題:佔100分(共5題)

1. 近年來,學界對台北的芳鄰—大屯火山群的了解多有進展,相關討論已由早期「是否為活火山」以及「還有沒有岩漿庫」,轉變為「岩漿庫的位置在哪裡」以及「岩漿庫還有沒有再度活躍的可能」,也因此對火山活動的監測也在學術興趣之外,逐漸加上天然災害減災避災的色彩,而成為與庶民生活更加相關的事情。一般來說,火山在爆發前,岩漿庫就會有異常的活動,影響所及,會有地震、地表變形、地熱流升高等現象發生,還會有火山氣體逸出(如附圖所示),這些都是火山活動監測的要項。當然,岩漿庫的異常活動不盡然就會隨之發生火山爆發,但不可否認相關監測在今日來說已是必要且須持續進行的工作。請就地震、地表變形、地熱流、火山氣體這四個主要監測項目,遂項說明可能的監測方式及使用儀器。(每項5分)

image
(圖取自《大屯火山群會不會再噴發》,作者宋聖榮)

 

2. 請說明:
(1)如何運用δ18O與δ13C判斷夏季季風地區和石灰岩洞穴內兩情況的氣候特徵,並解釋其原因。(10分)

(2)何謂大氣潮(atmospheric tides)?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大氣潮?(10分)

 

3. 蘇軾的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最後一句詩詞:「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請以此句詩詞為題材,以天球與天球赤道座標的概念,說明此句詩詞在真實狀況的真偽。請依(1)引起動機之指導語、(2)重要概念說明、(3)結語,共三段落敘寫。(20分)

 


4. 下圖是1900年至2010年臺灣降雨指數TRI的時序變化,TRI是由臺灣各地降雨量資
料換算而得。圖中黑實線為年平均值,水平黑虛線是黑實線的所有年份平均值,粗
紅線是25年滑動平均。請據以回答以下問題。

image

image

image
(圖表取自《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17-物理現象與機制(總摘要)》)
(1)請比較就總體而言,臺灣一年五季的降雨量特性。(5分)

(2)請分析近三十年來臺灣一年五季個別的降雨量特性變化趨勢。(5分)

(3)承上題,請分析這些變化趨勢對臺灣水資源可能造成的影響。(5分)

(4)承第(2)題,如果這些變化在未來三十年持續依同一趨勢持續下去,你會建議政府決策者在當前的相關政策上應注意哪些事項?(5分)

 

5. 108高中地球科學課綱海洋學的相關學習內容較少,而且在部定必修與加深加廣選修之間的概念連結較為薄弱(如以下對照表),請設計一段「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單元的教學流程,以同時兼顧「加強前述海洋學概念的連結」與「實踐高中自然科學部定必修學習表現」。(請註明各教學流程所需授課時間)(20分)

image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官方公布題目,若有侵犯版權歡迎告知,立即下架

壹、 選擇題:佔30分(共30題,每題1分)
一、單選題(15題,每題1分) 
1. 下列有關C4植物光合作用的敘述,何者正確?
(A)卡爾文循環在光照及黑暗下皆可進行 
(B)蘋果酸可提供卡爾文循環所需的二氧化碳 
(C)固碳作用只可在維管束鞘細胞中進行 
(D)二氧化碳同化時的最初產物為磷酸烯醇( PEP )

 

2. 下列有關免疫作用的敘述,何者正確?
(A)病毒感染誘發干擾素的釋出為專一性免疫反應 
(B)發炎反應時嗜鹼性球釋出組織胺造成血管變化 
(C)樹突細胞、巨噬細胞與B細胞均為抗原呈現細胞 
(D)記憶性T細胞在第二次接觸病原時可以轉化為漿細胞進行免疫反應

 

3. 呼吸商數(RQ值)是指CO2釋放量與O2消耗量的比值,例如細胞以脂質作為呼吸作用的原料時(反應式:C18H34O2+25.5O2→18CO2+17H2O),RQ值約為 0.71
(=18 CO2 / 25.5 O2)。向日葵種子萌芽後,種子內的脂質逐漸被消耗,而幼苗也
逐漸長大變綠,請問在向日葵種子萌發至長成幼苗的過程中,RQ值將會如何變化?
(A)逐漸變大,趨近1 
(B)逐漸變小,趨近0 
(C)逐漸變小,趨近0.5 
(D)不會變動

 

4. 右圖為在不同組織(A~C)中,血紅素和氧的結合率變化圖。某生進行肌力訓練時,A組織不斷地進行呼吸作用,產生大量的CO2。為使A組織能夠獲得足夠的氧氣,圖中的甲曲線會發生什麼變化,其原因為何? 
(A)pH值下降,甲曲線向乙曲線方向移動
(B)pH值上升,甲曲線向乙曲線方向移動
(C)pH值上升,甲曲線向丙曲線方向移動
(D)pH值下降,甲曲線向丙曲線方向移動

image

 

5. 右圖為八種生物的親緣關係樹,請問以下哪一棵樹的分析結果與右圖不同? 
image

 

6. 若將存活曲線之縱軸改成死亡個體數,則第1型與第3型生物將會如何變化? 
image
 

 

7. 人體內某些腺體的分泌需藉由上游腺體所分泌的激素來活化,如下圖所示,圖中的ㄅ、ㄆ、ㄇ為腺體,X、Y、Z為激素。若ㄅ為下視丘,則圖中X、Y、Z所代表的激素可能為下列哪一組合?

image

image

 

8. 尿液是在腎臟中製造的,在其製造過程中,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濾過作用是因為入球小動脈管徑比出球小動脈粗,腎小球內的血壓升高所致
(B)濾過作用把血液中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外的其他物質均濾入鮑氏囊腔
(C)腎小管外微血管網之管壁細胞以主動運輸將濾液中所有有用物質再吸收
(D)血漿中水約佔92%,尿中的水約佔95%,故僅有微量的水分在腎元中被再吸收


9. 下列有關植物激素之敘述,何者正確?
(A)用吉貝素處理正常植株,可促進細胞伸長使植株增高
(B)細胞分裂素可抑制細胞內蛋白質和核酸的崩解,有延緩細胞老化的功能
(C)生長素或吉貝素對植物的生理功能,往往因乙烯的存在而消失
(D)生長素濃度適當可促使莖生長延長,但濃度過高反而會促使莖萎縮

 

10. 有關嬰兒吸吮母乳而引起乳汁流出的現象,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泌乳的反射中樞位在腦垂腺 
(B)下視丘的神經細胞分泌神經傳導物質參與該作用
(C)期間涉及腦垂腺前葉和後葉的激素作用
(D)催產素可促使乳腺的乳汁分泌細胞增加分泌量

 

11. 半規管如何產生動態平衡覺?
(A)頭與地面成某一個角度傾斜,小聽石壓向一邊使毛細胞彎曲產生神經衝動
(B)頭部快速轉動時,半規管內的淋巴液因慣性作用壓向嵴頂形成神經衝動 
(C)頭部快速轉動時,半規管內的淋巴液隨著轉動衝向壺腹,造成神經衝動
(D)身體快速轉動時,內、外淋巴的轉動方向相反使毛細胞偏向,造成神經衝動

 

12. 有關巴爾氏體的敘述何者正確? 
(A)只存於皮膚細胞和口腔黏膜細胞 
(B)卵細胞中有一個巴爾氏體
(C)巴爾氏體的數目等於X染色體的數目
(D)巴爾氏體為X染色體不活化的區域

 

13. 下列關於蛋白質活化調控的敘述,何者正確? 
(A)胃蛋白酶需要在鹼性環境下才有活性
(B)胰蛋白酶經轉譯後即具有活性
(C)分泌至胞外或附於膜上的蛋白質皆需要附加脂肪酸側鏈
(D)磷酸化是細胞內調控蛋白質活化常見的機制

 

14. 關於GFP蛋白發光機制與螢火蟲發光機制的敘述,何者正確?
(A)GFP蛋白可被660nm波長的光激發而發光
(B)螢火蟲透過酵素催化而發光的過程不需耗能
(C)兩者皆被廣泛應用於遺傳工程
(D)兩者所發出的光皆屬於冷光

 


15. 若以下列各圖表示各種生理反應的變化過程,下列哪一張圖的結果最不合理?
image
 

 

二、多選題(15題,每題1分) 
16. 有關人體中消化過程或養分吸收的敘述,哪些正確?
(A)口腔內的澱粉酶可將多醣代謝為單醣,以利小腸吸收 
(B)胜肽被小腸液中酵素分解成為胺基酸,方能擴散進入小腸上皮細胞
(C)脂肪被膽汁分解成脂肪酸及單酸甘油酯後,形成乳糜微粒由乳糜管運送 
(D)大腸吸收食物水分後,剩餘殘渣形成糞便排出體外
(E)大腸內共生之細菌可製造維生素,提供人體利用

 

17. 要了解生物組成分可用不同試劑進行檢測,有關檢測原理的敘述,哪些正確? 
(A)利用碘液可檢測樣品內的肝醣,有肝醣處會被染成紫紅色
(B)利用本氏液可檢測澱粉等醣類,醣類含量愈高,試劑顏色愈接近磚紅色
(C)利用雙縮脲試劑可檢測胺基酸,胺基酸含量越高,試劑顏色越接近紫色
(D)利用本氏液測定時需加熱,而使用雙縮脲試劑時則需維持在鹼性環境中
(E)利用辣椒紅素可檢測脂質,接觸脂質時,試劑會由無色變為橙紅色

 

18. 某位女性的生殖細胞在進行第一減數分裂的過程中發生染色體無分離,其所產生的卵與正常精子結合後,存活子代個體的染色體組合可能為下列哪些型式? 
(A)具有69條染色體,每對體染色體與性染色體各有3條
(B)具有45條染色體,其中X染色體只有1條,但沒有Y染色體
(C)具有47條染色體,其中X染色體共有3條
(D)具有45條染色體,其中Y染色體只有1條,但沒有X染色體
(E)具有47條染色體,其中X染色體與Y染色體各有1條


 19. 果蠅的Aa、Bb、Cc三對等位基因均為完全顯性。若取同型合子作為親代進行雜交 (AABBCC × aabbcc) 可產生F1子代;再取F1子代進行試交可產生F2子代;在產生的F2子代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子代個體數如右表所示。請據表判斷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image
(A) Aa、Bb、Cc分布於三對不同的染色體上
(B) A、B基因聯鎖,50%母細胞發生互換
(C) A、C基因聯鎖,不發生互換
(D) B、C基因不聯鎖,分布於不同的染色體上
(E) F1可產生四種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20. 右表為酵素X的基因發生不同類型突變後,測定蛋白質產物酵素活性之結果。根據右表判斷下列推論哪些正確?
(A)蛋白質甲的基因可能發生靜默突變
(B)蛋白質乙的基因可能發生無義突變
(C)蛋白質丙的基因可能發生框移突變
(D)蛋白質丁的基因可能發生誤義突變
(E)搖擺理論可用以解釋蛋白質甲與酵素X具有相同的酵素活性及胺基酸數目

image

 

 

21. 下列哪些步驟需要「還原性輔酶」參與反應?
(A)卡爾文循環 (B)檸檬酸循環 
(C)發酵作用 (D)光合作用的電子傳遞鏈 
(E)呼吸作用的電子傳遞鏈

 

22. 右圖為某豆科植物的示意圖(實線A~D分別代表不同部位的截面、虛線代表養分運輸方向),若取該植物進行以下實驗,判斷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砍斷A和C兩處,會使該植物無法行光合作用
(B)豆莢成熟掉落前,B處會分泌離層素以促進落果
(C)於D處進行環狀剝皮,結出的豆莢可能較原本大
(D)此種植物的花屬於上位花,子房可發育為真果
(E)產生這個豆莢中的種子需要經十次受精作用
image

 

 

 

23. 右圖為某植物根部示意圖,判斷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若想觀察卡氏帶,應取甲處的橫切面來觀察
(B)單側照光時,乙處細胞可分泌生長素促進丙處細胞增生
(C)觀察丙處細胞時,可找到細胞分裂過程不同時期的細胞
(D)戊為支根,是由根部的形成層細胞進行有絲分裂而來
(E)丁為根毛,與小腸絨毛功能相似,也都由單一細胞組成

image

 

 

24. 紅樹林植物具有下列哪些特性,以利其適應不良的環境條件? 
(A)根部具有鹽腺,可主動排鹽來維持細胞滲透壓
(B)細胞可產生熱休克蛋白,用以對抗高熱的環境
(C)根部可形成呼吸根,適應氧氣不足的沼澤環境
(D)可藉由無性生殖產生胎生苗,以利幼苗的發育
(E)寒流來襲時,可分泌茉莉酸促進合成抗凍蛋白

 

25. 右圖為樹木樹幹橫切面圖,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A構造含木栓層,B+C+D構造為木材
(B)A構造具有皮孔,由兩個木栓細胞形成開口
(C)細胞形成的先後順序:D→C→B
(D)構造B與D的細胞壁較C處薄,細胞排列較疏鬆
(E)構造C因形成層分生能力旺盛,細胞排列較緊密 

image

 

 

26. 下圖表示人類胎盤的部分構造,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A的構造屬於胎兒組織,B的構造屬於母體組織
(B)胎兒與母體可利用擴散作用進行氣體交換
(C)D血管為臍靜脈,E血管為臍動脈
(D)D血管的血液廢物、二氧化碳含量高;E血管的血液養分、氧氣的含量高
(E)F的構造是由羊膜、尿囊和卵黃囊所形成
image

 

27. 某生將上臂中間以橡皮繩綁緊,再取前臂內側、有明顯凸起的血管來進行實驗;其過程如下:用甲、乙兩手的手指於此血管同一處加壓,在乙手指不鬆脫的情況下往右側移動,推空甲、乙兩手指間血管的血液;隨後鬆開乙手指時,發現此段血管中不會充滿血液(如圖所示)。請依上文及習得知識,判斷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image
(A)此處的血管富含彈性纖維,可承受血壓
(B)此處的血管具有瓣膜,可防止血液逆流
(C)此處血管的血液在正常情況下由乙流向甲
(D)若改由甲處鬆開手指,推空部分將會充血
(E)測量此處血管血壓時,可偵測到脈搏頻率

 

28. 有關染色體結構或數目變化的敘述,哪些正確?
(A)倒位和易位是發生在同一條染色體上的構造變異
(B)非整倍體的染色體變異是由於某些染色體在形成配子時發生無分離
(C)發生缺失可能使原先異型合子中的隱性基因表現出來
(D)有缺失的染色體,該染色體至少須同時發生兩處斷裂
(E)易位會改變某些基因的聯鎖現象

 

29. 下列有關大腸桿菌乳糖操縱組的敘述,哪些正確? 
(A)調節基因是DNA上的一段鹼基序列,可合成促進性蛋白質
(B)啟動子是緊鄰構造基因的一段DNA序列,轉錄時RNA聚合酶會與啟動子結合
(C)操縱子是緊接在啟動子之後的DNA序列,可與抑制性蛋白質結合 
(D)操縱子會與啟動子結合,使RNA聚合酶無法進行轉錄作用 
(E)缺乏乳糖時抑制性蛋白質會與操縱子結合,使轉錄作用無法進行

 

30. 有關光呼吸作用的敘述,哪些正確?
(A)發生在O2濃度大於CO2濃度的環境中 
(B)僅產生CO2但不產生H2O 
(C)會消耗ATP和NADPH
(D)有助於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E)是分解有機物產生能量的反應

 


貳、非選擇題:佔70分(共7題,每題10分)
1. 生態系由一個地區的環境與群集所組成,有能量流轉與物質循環的現象,其中氮循環過程有許多特殊的微生物參與,扮演不同的生態角色。
(1)請寫出下列作用的反應過程與參與的微生物類群。(6分) 
(A)固氮作用
(B)硝化作用
(C)去硝化作用(脫氮作用)
(2)根瘤菌與念珠藻都可以進行固氮作用,請比較這兩類生物的差異。(4分) 
image

 

2. (1)製表比較無氧呼吸與發酵作用相同與相異之處?(6分) 
(2)乳酸菌處於缺氧環境時為何需要將丙酮酸代謝為乳酸才能持續獲得能量?
請畫出乳酸發酵反應過程並說明原因。(4分) 

 

3. (1)心臟的觀察探討活動中,從主動脈管腔上方俯視豬心,可看見與心臟交接處的瓣膜。觀察主動脈靠近半月瓣附近,可以看見兩個開口,請以這個開口與瓣膜的相對位置,來解釋血液如何流入冠狀動脈之中?(3分) 
(2)請說明冠狀循環的路徑與過程。(3分) 
(3)將豬心解剖後,看到左、右心室內有許多腱索連接著瓣膜,請說明此腱索在心搏過程扮演何種功能?(3分) 
(4)若腱索功能異常,會產生何種影響? (1分) 


4. 鐮形血球貧血症會造成嚴重的貧血,患者大多在幼年期死亡。族群X是一個假想中的族群,此族群生存於盛行瘧疾的區域,且其演化只受鐮形血球疾病和瘧疾的影響,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擾。已知族群X成體共有10000人,其中400人有鐮形貧血症
(基因型為H^ S H^S),3200人為鐮形貧血帶因者(基因型為H^A H^S),6400人無鐮形血球疾病
(基因型為H^A  H^A)。
(1)計算這個世代族群X的成體中,HAHA、H^AH^S、H^SH^S的基因型頻率,以及HS和HA的等位基因頻率。(4分) 
(2)若只考慮鐮形血球疾病和瘧疾的影響,這三種人能繼續存活且婚配產生下一代
的機率如下表,預測X族群下一世代的新生個體H^AH^A、H^A H^S 和H^SH^S的基因型頻率(計算至小數點以下第3位) ,以及H^S和H^A的等位基因頻率(計算至小數點以下第2位)。(4分)

image
(3)若此地區因衛生情況改善消滅了瘧疾,這三種人能繼續存活且婚配產生下一代的機率如下表。預測鐮刀形血球基因的等位基因頻率(H^A與H^s)在族群X的長期變化趨勢。(2分) 
image

 

5. 血液酸鹼值的恆定可分為三種方式:血液的酸鹼緩衝、肺呼吸運動排出CO2和腎臟的調節。
(1)血液中有哪些酸鹼緩衝物質?這些物質如何作用以維持血液酸鹼值恆定?(6分) 
(2)劇烈運動後為何呼吸會加深、加快?請寫出其調控機制並說明與血液酸鹼值恆定之關聯。(2分) 
(3)腎臟有哪些調節作用可以維持血液酸鹼值的恆定?(2分) 

 

6. 請舉例說明「細胞凋亡(apoptosis)」、「細胞壞死(necrosis)」和「細胞自噬(autophagy)」的差別。(10分) 
 

 

參考答案

image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官方公布題目,若有侵犯版權歡迎告知,立即下架

壹、 選擇題:佔30分(共10題,每題3分)
一、單選題(每題 3 分,共 15 分) 
1. 將飽和NaOH(aq)逐滴加入含有H+、Mg2+ 和Al3+ 三種離子的無色水溶液中。若以此NaOH(aq)的消耗體積(X軸)與所產生的沉澱物質量(Y軸)作圖,則下圖何者正確?
image

 

2. 利用燃燒分析法檢驗某未知有機物的成份,取20毫克未知有機物完全反應後,Mg(ClO4)2重量增加18毫克,NaOH重量增加66毫克。同溫同壓下,未知有機物的氣體與氧氣的密度比值為3.75,若此未知有機物為芳香族化合物,關於此未知有機物的說明,哪些錯誤?
(A)該未知有機物的簡式為C3H4 
(B)該未知有機物的分子量為120 
(C)該未知有機物共有8種同分異構物
(D)該未知有機物與K2Cr2O7在酸性條件下反應生成的異構物有8種

 

3. 已知甲樣品為純的金屬鎂,乙樣品為鎂鋁合金。今有甲、乙兩質量相等樣品的金屬固體,分別將兩樣品與過量的4.0 M鹽酸反應,並收集其氣體產物,直到金屬固體完全溶解消失。實驗結果測得由乙樣品生成之氣體產物總體積,為同溫同壓下由甲樣品生成氣體總體積的1.25倍,則乙樣品之鋁元素重量百分比(Al%)多少?(原子量Mg:24;Al:27) 
(A) 12% 
(B) 25% 
(C) 33% 
(D) 75% 


4. 已知氫氣和石墨的莫耳燃燒熱分別為-286千焦/莫耳和-394千焦/莫耳,甲烷和乙烷莫耳生成熱分別為-75千焦/莫耳和-85千焦/莫耳。若將僅含甲烷和乙烷的天然氣24.4公克與氧氣完全燃燒後,共放熱1293千焦。請問下列有關此天然氣的敘述哪些正確? 
(A)所含莫耳數甲烷:乙烷為3:2 
(B)反應後共生成二氧化碳1.4莫耳 
(C)乙烷莫耳燃燒熱為-1561千焦/莫耳 
(D)所含甲烷分子數為3.612×10-23個

 

5. 以苯為起始物,經過一系列有機反應合成消炎藥物—對胺基苯磺醯胺。下圖為反應途徑,其中甲~庚試劑的敘述何者正確?
(A)戊試劑為稀硫酸水溶液
(B)庚試劑為銨鹽水溶液
(C)甲試劑主要成分為濃硝酸
(D)乙試劑為酸性條件下反應的氧化劑
image
 

二、複選題(每題3分,共15分) 
6. 秒錶反應所使用的藥品如下:甲溶液:每公升含碘酸鉀4.28公克;乙溶液:每公升含亞硫酸氫鈉3.12公克(並含少量澱粉和硫酸)。下表為甲、乙兩溶液和水的反應劑量,請問哪些反應終點時會變藍色?(原子量Na:23;K:39;I:127)。
image

 

 

7. 濃度均為0.1 M的五種溶液:
image
請問下列關於甲~戊五種溶液的物理性質比較哪些正確?
(A)沸點:甲>乙>丙>丁>戊 (B)凝固點:丁>戊>丙>乙>甲
(C)蒸氣壓:丁>戊>丙>乙>甲 (D)滲透壓:甲>乙>丙>丁=戊 
(E)凝固點下降量:甲>乙>丙>丁>戊

 

8. 下表分別為X和Y元素的第一至第六之連續游離能,以千焦/莫耳為單位。當X和Y元素以最高氧化態和氧氣形成氧化物,此氧化物的可能實驗式為何?

image
image

 

9. 取不純NaHC2O4樣品2.0公克,加水配成50.0毫升溶液,取其中20.0毫升編號為甲溶液,剩餘的30.0毫升加入少量硫酸並編號為乙溶液。以0.25 M的NaOH(aq)滴定甲溶液,滴入NaOH(aq)為20.00毫升時,恰達滴定終點;另以未知濃度KMnO4(aq)滴定乙溶液,滴入KMnO4(aq)為10.00毫升時,恰達滴定終點。有關上述實驗的敘述,下列哪些正確?(原子量Na:23) 
(A)未知KMnO4(aq)的濃度為0.30 M 
(B)甲溶液中NaHC2O4的濃度為0.25 M 
(C)NaHC2O4樣品之純度百分率為70 % 
(D)HC2O4-與 MnO4-的離子平衡反應式中,反應式係數的總和為23 
(E)上述氧化還原滴定實驗中,達滴定終點時,溶液會從無色變成淡紫色。

 

10. 酸催化的丙酮碘化反應,其反應式為:
image
固定反應溫度改變[CH3COCH3]、[I3−]、[H+],對於[I3−]的消耗速率影響如下表:則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此反應總級數為3 
(B)此反應速率常數為1.9 × 10^−3   
(C)此反應速率常數為3.8 × 10^−3 
(D)此反應速率與丙酮的濃度平方成正比
(E)此反應速率與碘的濃度無關

image

 

 

貳、 非選擇題:佔70分(共7題)
1. 聚苯乙烯的製造工業中,以聯吡啶(bipyridine)和氯化亞銅形成之錯合物為催化劑,催化苯乙烯單體進行聚合反應,形成聚苯乙烯。請回答下列問題:
image
(1)畫出聚苯乙烯的結構式。(2分) 
(2)已知聯吡啶有6種同分異構物,其中2種同分異構物的結構與中文系統命名如下圖,請寫出聯吡啶其他4種同分異構物的中文系統命名。(4分) 
 
image
(3)已知氯化亞銅與2,2’-聯吡啶形成的錯合物結構如下圖,請問亞銅離子的配位數為多少?四個氮原子是否共平面?(4分) 

 

2. 甲溶液為1.0莫耳的HF溶於1000公克的水中;乙溶液為1.0莫耳的HCl溶於1000公克的水中。經測量甲溶液凝固點為-2.0 ℃,而乙溶液為-3.7 ℃。回答下列問題(水的Kf =1.86 ℃/m):
(1)在甲溶液中HF的凡特何夫因子(i值)為多少? (2分) 
(2)假設甲溶液體積為1.0公升,在-2.0 ℃時HF的酸解離常數(Ka)為多少? (2分) 
(3)在溶液中HF的解離度為多少百分比? (2分) 
(4)將甲、乙兩溶液混合後,此混合溶液的凝固點變為多少℃?(2分) 

 

3. 在一固定體積的真空密閉容器內注入氟氣(F2),於27 ºC時壓力為1.5大氣壓;再加入足量的M元素粉末與氟氣反應 (加入M元素粉末的體積可忽略不計)。當氟氣完全反應耗盡後,生成MFx氣體,溫度升高至327 ºC,壓力為1.0大氣壓,密度為2.97公克/公升。(原子量F:19) 
(1)化學式MFx中的x值是多少?(2分) 
(2)MFx氣體的分子量是多少?(2分) 
(3)M元素的原子量是多少?可能是哪一種元素?(2分) 

image

 

4. 在石化工業中,常以乙烯來製造一系列的大宗化工原物料,例如下圖反應流程,乙烯和HCl反應得到化合物甲。化合物甲分別和主要試劑乙、丙反應,得到產物乙醇(C2H5OH)和乙胺(C2H5NH2)。化合物乙醇和乙胺又可再進行下圖中之反應,分別得到化合物丁、戊 (酸類)及化合物已、庚 (醇類)。請寫出甲到庚的化學結構。(每化合物各2分) 

image

5. 有一Cu-Ag+之電化電池:Ag棒浸於AgNO3(aq)中,Cu棒浸於Cu(NO3)2(aq)中,鹽橋內為KNO3(aq),並連接伏特計。
回答下列問題:(原子量Cu:63.5;Ag:108) 
(1)寫出此電池的全反應式。(2分) 
(2)若Cu用去6.35公克,則Ag析出多少公克?(2分) 
(3)將Ag棒換成石墨棒,電壓如何改變?並說明其原因。(2分) 
(4)將Cu棒換成石墨棒,電壓如何改變?並說明其原因。(2分) 
(5)若在陰極加入少量的飽和NaCl水溶液,電壓如何改變?並說明其原因。(2分) 
(6)若兩半電池加入等量的水,電壓如何改變?並說明其原因。(2分)

 

6. 小杉進行實驗測定Ca(IO3)2的溶度積常數(Ksp)及KIO3水溶液的濃度:

測定微溶 Ca(IO3)2(aq)的溶度積常數(Ksp)的步驟如下:
Ⅰ. 溶液A是過濾後的Ca(IO3)2飽和溶液。
Ⅱ. 取2.00毫升溶液A加入錐形瓶中,再加入1.0 M KI(aq) 2毫升和2 M HCl(aq) 2毫升,輕輕搖晃約1分鐘後,加入1~2滴澱粉溶液為指示劑。
Ⅲ. 用0.08 M的Na2S2O3(aq)滴定上述溶液,至溶液變成無色,Na2S2O3(aq)用去的體積為1.95毫升。

KIO3 溶液濃度的測定步驟如下:
Ⅳ. 將固體碘酸鈣溶於未知濃度的碘酸鉀溶液,過濾後得到濾液B。
Ⅴ. 吸取2.00毫升溶液 B 加入錐形瓶中,再加入1.0 M KI(aq) 2毫升和2 M HCl(aq) 2毫升,輕輕搖晃約1分鐘後,加入1~2 滴澱粉溶液為指示劑。
Ⅵ. 用0.08 M的Na2S2O3(aq)滴定上述溶液,至溶液變成無色,Na2S2O3(aq)用去的體積為3.10毫升。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平衡相關化學反應式 (每個反應式1分,共2分)。 
image
(2)計算溶液A中 IO3-的濃度 (寫到小數點後第4位)。(2分) 
(3)計算Ca(IO3)2的溶度積常數 (Ksp) (3位有效數字)。(2分) 
(4)計算未知KIO3溶液的濃度 (寫到小數點後第4位數)。(2分) 

 

參考答案

image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官方公布題目,若有侵犯版權歡迎告知,立即下架

壹、選擇題:佔30分(共10題,每題3分)
1. 馬克士威方程式(Maxwell's equations)的微分形式,如表所示。此四微分形式與高中物理課程中的(P)庫侖定律、(Q)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R)安培定律的物理意義相近。有關微分形式與上述物理定律之間的對應,下列何者正確? 
(A)甲-Q;乙-Q;丙-R 
(B)甲-P;丙-Q;乙-R 
(C)甲-Q;丁-P;乙-R 
(D)甲-P;丙-Q;丁-R 

image

2. 一質量m 且電荷為q的墨滴,以速率v進入兩片帶電平行金屬板形成的均勻電場E中,如圖所示。兩平行金屬板間距d,金屬板長度為L,墨滴由兩板正中央進入電場,若墨滴可順利通過帶電板的電場區域,不碰及任一帶電板,此區域的電場量值最大為下列何者?
image

image


3. 一質量m的粒子,以速度 v,相對於水平面45度的夾角,斜向上射出。當粒子位於拋物線軌跡最大高度 h 時,相對於原發射點,粒子的角動量量值為下列何者? 
image

 

4. 一衛星以速率v環繞地球做等速圓周運動,週期T。已知重力常數G,則地球的質量應為下列何者?

image

5. 有一半徑R的半球形均勻水泥造型裝置,如圖所示。將可視為質點的一小木塊,置於裝置頂端至距其下方鉛直距離h的半球形表面的任一位置時,皆呈靜力平衡。若再降低小木塊位置,木塊就會開始滑落。已知R為10 m,h為2 m,則此小木塊與半球形水泥表面的靜摩擦係數為下列何者? 

image
 (A) 0.75 (B) 0.50 
(C) 0.30 (D) 0.20 

 

6. 如圖所示的電路配置圖,通過10 Ω電阻的電流值為多少A? 
 (A) 0.08 (B) 0.24 
(C) 0.32 (D) 0.46 

image

7. 如圖所示,甲、乙、丙三球在光滑平面上排列成一直線,三球質量依序為3m、2m 、m 。最初甲獲得速度量值v 向右運動,而乙、丙靜止,若甲球一維正面碰撞乙球,乙球再一維正面碰撞丙球,且所有碰撞皆為彈性碰撞,則最後碰撞結束,三球的總動量量值為下列何者?
(A) 6mv (B) 3mv
(C) 2mv (D) 0 
 image
8. 光電效應實驗中,已知鋁的功函數為 4.2 eV。若以波長 200 nm 的光照射鋁的表面,可釋出最大動能的光電子。需要外加多少V的電壓,才能截斷光電流?
(A) 1.0 (B) 2.0 
(C) 3.0 (D) 4.0

 


9. 某生自行設計共鳴空氣柱實驗,如圖所示。在管口一端吹氣時,聽到音量最大的聲音,量出此時吸管內橡膠頂端距管口為19 cm。繼續將橡膠緩慢向上推動,當其距管口為 12 cm 時,又聽到音量最大的聲音。已知當時的氣溫約為 20 ˚C,估算此空氣柱的共振頻率為多少Hz ?
(A) 816 (B) 1225 (C) 2450 (D) 4900 

image


10. 已知地球表面的脫離速率為 v 。若在另一密度與地球相同,但半徑為地球的4倍的行星表面,其脫離速率為下列何者?
(A)  v (B) 2  v (C)3  v (D) 4  v
 

 

貳、非選擇題:佔70分(共7題,每題10分)
1. 戶外放置一大型塑膠容器,其體積固定為12000 L,在溫度27 ℃時,將容器充滿空氣,使其內部壓力為1.2 atm。當太陽照射使容器內部溫度上升,容器的安全氣閥會將部分氣體排出,以平衡內外壓力。已知理想氣體常數為0.082 atm- L/mol-K,當溫度升高至77 ℃時,洩氣閥約排出氣體多少mol?

 

2. 若以雷射光做雙狹縫干涉實驗,驗證Δy= Lλ/d的關係式,應如何操作實驗以驗證關係式?

 

3. 電影情節中蜘蛛人在兩棟大樓間跳躍,大樓間距及高度差,如圖所示。若視蜘蛛人為一質點,且地表重力加速度為10 m/s2,忽略空氣阻力,回答下列問題:
(1)他起跳速率至少應為多少m/s,才能安全飛越大樓間距?(5分) 
(2)承小題(1),此時起跳角度為θ , tanθ 應為多少?(5分) 

image

4. 康普頓發現以X光射入物質中,散射的X光群中有一部份波長會變長的現象,稱為「康普頓效應」。若h為普朗克常數、c為光速、me為電子質量、θ 為X光的散射角、∆λ為散射波長λ與原有波長λo的差,也就是 ∆= − λ λλo 。請推導康普頓散射的公式:
image

image


5. 高中物理教材有關保守力、位能與力學能守恆等名詞,對學生而言較抽象難懂。回答下列問題。
(1)從功能定理與保守力性質列式推導出「力學能守恆」。(5分) 
(2)推導出重力位能的一般形式,並說明位能零點的意義。(5分) 

 

6. 一台車A內部懸掛著鐵球如圖(a),另一台車B內部充滿水,懸浮著氣球如圖(b),台車A、B的速度對時間關係圖均如圖(c)。回答下列問題:
(1)時間 0 ~t1時,A、B兩車向右加速度運動,請繪圖表示A、B兩車內鐵球及氣球分別擺向何處?並以物理定律解釋。(5分) 
(2)時間 t1後,A、B兩車均變成等速運動,請繪圖表示A、B兩車內鐵球及氣球分別擺向何處?並以物理定律解釋。(5分) 

image

7. (1)請說明波耳氫原子模型的假設。 (4分)

(2)利用電位能、力學能概念,推導

image

n為正 整數 (6分)

 

參考答案

image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官方公布題目,若有侵犯版權歡迎告知,立即下架

壹、 選擇題:佔0分(共0題,每題0分)
貳、 非選擇題:佔100分(共5題,每題20分)

1. 日前立法院院會以高票通過「十八歲公民權」提請修憲複決案,明訂中華民國國民年滿十八歲者,有依法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及參加公民投票之權,預計在今年底九合一大選進行公民複決,這也是中華民國史上首次交付公民複決的修憲案。
(1)請說明此修憲案的流程、門檻與影響。(8分)

(2)執政黨欲藉由今年底「九合一大選」合併舉辦「修憲案之公民複決」,在野黨則依據去年才剛通過的「公投不能綁大選」一案,主張不該貿然在今年底大選的同時進行修憲案之公民複決。請問,他們所持的立場有何不同?試說明之。(8分) 

(3)承上題,若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與《公民投票法》的規定,修憲案之公民複決日期該如何決定?(4分)

 

2. 依據民國108年10月25日司法院釋字第784號解釋(附表1),以及民國111年5月26日生效之《高級中等教育法》第54條條文改採申訴、再申訴制度,兩者皆對我國高中學生權利救濟帶來重大變革

表1 釋字第784號解釋文

本於憲法第 16 條保障人民訴訟權之意旨,各級學校學生認其權利因學校之教 育或管理等公權力措施而遭受侵害時,即使非屬退學或類此之處分,亦得按相 關措施之性質,依法提起相應之行政爭訟程序以為救濟,無特別限制之必要。 於此範圍內,本院釋字第382號解釋應予變更。

(1)試說明民國108年該解釋文作成前,我國高中學生權利救濟制度。(6分)

(2)試分析民國108年解釋文與民國111年新法生效後,我國高中學生權利救濟制度有何不同?(6分)

(3)試評析民國111年新法可能之修法原因與影響。(8分)

 

3. (1)何謂「劣等財」(inferior goods)(4分)?(2)根據主計總處的資料,過去幾十年來,隨著家戶所得的增加,臺灣家庭的平均子女數目卻逐年下降。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是否表示「養育子女」是一種「劣等財」呢?抑或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釋這個現象?請試以「消費者最適選擇」申論之。(16分)
 

 

4.

(1)請依據表2雙向細目表所列之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填入對應之學習目標(4分);

(2)並依據「素養導向」命題原則,設計「單選題」與「非選擇題」各1題。「單選題」與「非選擇題」之作答內容須包括表3命題表中的所有項目,「非選擇題」須另提供「評分標準」。(16分

image

表 3 命題表(選擇題與非選擇題)

image

 

 

5. (1)試說明「議題融入」學校課程的可能做法為何?(4分)(2)請以「人權教育議題」 的實質內涵「人U7體悟公民不服從的人權法治意涵,並倡議當今我國或全球人權相關 之議題。」融入「公Df-V-1為什麼社會的不同群體,對於『公平正義』的理解與追求 會有衝突?」為例,適切結合表4之學習表現,進行素養導向教學設計。作答內容須 包括表5教學設計與流程中的所有項目,設計至少六週(十二節)的課程。(16分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官方公布題目,若有侵犯版權歡迎告知,立即下架

壹、選擇題:佔0分(共0題,每題0分)
貳、非選擇題:佔100分(共5題,每題20分)

1. 名詞解釋: 
(1)極端氣候(5分)
(2)人口負利(5分)
(3)對抗性地圖(5分)
(4)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TEK(5分)

 

2. 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在1988年發表的論文中,揭露在北太平洋的某緯度帶間,有大量的垃圾聚集,形成所謂的「大太平洋垃圾帶」(The 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而目前除了此垃圾量最多的大太平洋垃圾帶之外,全球還有四個海洋垃圾的匯聚處。請回應下列要求:

(1)繪製一張世界地圖,須包含主要大陸與島嶼、五大海洋垃圾帶,及其他有助於說明垃圾帶成因的資訊。(15分)

(2)利用繪製的世界地圖及圖中資訊,說明海洋垃圾帶的成因。(5分)

 

3. 截至目前全球產業發展大致經歷了四次工業革命:從第一次工業革命(西元1760年)、第二次工業革命(西元1870年)、第三次工業革命(西元1969年),到2015年德國提出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又稱工業4.0),每一次工業革命都為全球產業發展帶來重大的影響。
請針對這四次工業革命的意義(5分)、空間擴散(5分)、特色與影響(10分)
三大項目分別加以詳細說明。(共計20分)

 

4. 新課綱實施以後,高中學生製作學習歷程檔案已成為重要的學習內容,以社會領域探究活動為例,教師應「如何引導」學生在「地理科的探究活動」中產出學習歷程檔案,使其具有獨特性(12分)與真實性(8分)?請以指導過的經驗舉例說明之。
(共計20分)
名詞解釋:
(1)獨特性:依據2022年教育部出版「作伙學檔:課程學習成果呈現建議」書中,
學習歷程檔案不是資料的堆砌,應該把重點放到自己身上,如依據自己的興趣
和關懷挑選作品的主題;具體陳述自己的想法,像多面向思考、不同於他人的
觀點、對自己產生的改變;自主延伸學習的內容放在作品裡面,除了學生在老
師的課堂要求,或是課本原本就有的學習內容外,還多做了哪些努力。

(2)真實性:依據2022年教育部出版「作伙學檔:課程學習成果呈現建議」書中,
說明這份作品有哪些是學生自己做的,如果能夠清楚交待脈絡及過程、在團
體報告中說明自己的貢獻、確實引用資料,都能顯現出作品的真實性。

 

5. 圖1~圖4為四張不同時期的臺北盆地地圖(只列印出其中部分區域),依序為:日治臺灣堡圖(西元1904年)、美軍繪製臺灣城市地圖(西元1945)、臺北市圖(西元1958年)、二萬五千分之一經建版地形圖(西元2001年)。請利用這四份臺北盆地的地圖資料,作為課程發展之主軸,設計4小時的課程與教學活動。(20分)

說明1:需說明本教學活動適用於地理部定必修或地理加深加廣選修課程的哪一個單元。

說明2:可參考下表或自行製作表格回答問題

地理科______課程教案設計表格

單元名稱 ............................ (表格可自行延長)
單元核心問題  
單元學習重點  
單元學習目標  

 

單元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目標/內容 學習活動 時間 (分鐘) 評量 方式
  (表格可自行延長)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官方公布題目,若有侵犯版權歡迎告知,立即下架

壹、選擇題:佔0分(共0題,每題0分)
 

貳、非選題:佔100分(共4題)
1. 台灣在不同時期因應不同的情勢與需求,而有不同的土地拓墾政策。請論述:十七世紀至日治時期,不同政權基於現實的需要和考慮所採取的土地拓墾政策,並說明這些政策對原住民族群的影響。(25分) 

 

2. 請論述十九世紀時,不同背景的華人移民東南亞的因素,並概論移民後所產生的文化衝突與適應問題。另請就上述內容,設計兩個提問做為帶領學生探究的
指引,並略加說明提問意旨。(25分) 

 

3. 十四世紀至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對於歐洲「現代性」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請依據「文藝復興」的特色與精神,在一至二節的課程中,具體說明你將如何進行本單元的教授,包括教學目標、引起動機、教學流程與活動設計等。
(25分) 

 

4. 二次大戰之後,世界局勢進入長達四十年的「冷戰」時期。請就「冷戰」時期中任一場戰爭為例,設計一份具有問題意識的教案。教案的設計,以一至二節教學時數為限,教學要旨在於帶領學生認識戰爭的源起、影響並反思戰爭的意義。說明內容包括:課程主要探討問題、文本資料、教學流程和活動設計。(25分)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官方公布題目,若有侵犯版權歡迎告知,立即下架

測驗說明:
 這是英文科題本,題本採雙面印刷。測驗時間 100 分鐘,
作答開始與結束請聽從監試委員的指示。

壹、選擇題:佔40分(共20題,每題2分)
I. Vocabulary (5 題,每題 2 分,共 10 分) 
1. The school band decided to launch a fundraiser to help ______ the costs of fixing the musical instruments.
(A) defray (B) emanate (C) supersede (D) envisage 

 

2. The suspect was released when a witness came forward with testimony to ______ her. 
(A) incinerate (B) vindicate (C) rescind (D) decapitate

 

3. Half of the ______ of the fundraising concert featuring A-list singers will go towards helping the humanitarian effort in the war-torn regions in Ukraine. 
(A) amenities (B) casualties (C) venues (D) proceeds

 

4. Young individuals who are at high risk of developing bipolar disorder already suffer a sleep deprivation. It turns out that such sleep disruption may ______ the mental illness state.
(A) transfix (B) exacerbate (C) crucify (D) mesmerize

 

5. As a CEO who trains for marathons, he takes the hours spent running as chances tomeditate on life and to ______ strategies for his business.
(A) discriminate between (B) dispose of 
(C) ruminate on (D) languish in
 

II. Words in Context (5 題,每題 2 分,共 10 分)
A cryptocurrency, broadly defined, is virtual or digital money that allows people to make payments directly to each other through an online system. Cryptocurrencies take the form of tokens or coins but have no 6 value. They are simply worth what people are willing to pay for them in the market. Though some cryptocurrencies have ventured into the physical world with credit cards or other projects, the large majority remain entirely 7 . 

Launched in 2009, Bitcoin is one of the first digital currencies to use peer-to-peer (P2P) technology to facilitate instant payments. In recent years, bitcoin has been a trendsetter, ushering in a wave of cryptocurrencies built on a(n) 8 network without systems where one entity has full control. It has also become the 9 standard for cryptocurrencies, inspiring an ever-growing legion of followers and spin-offs.

While the use of cryptocurrencies as a means of payment is currently limited, there is one type of digital currency that could be considered money—digital currency issued by a central bank. It can be 10 to the general public and used to settle transactions between firms and households. The unit of account would be the national currency, and it could be exchanged at parity (i.e. one for one) with other forms of money, such as physical currency or electronic deposits with well-regulat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 de facto (B) resistant (C) intangible (D) speculative 
(E) intrinsic (AB) accessible (AC) entangled (AD) subjected 
(BC) decentralized (BD) contradictory 

 

III. Cloze (5 題,每題 2 分,共 10 分) 
Aside from cultural factors affecting our food choices, there exists evidence that genetic makeup, geography, and globalization determine how we experience taste. First and foremost, the basic tastes of sweet, sour, salty, bitter and umami are detected when the chemicals that produce those flavors 11 certain receptors on our tongues. We all have different amounts of these various receptors, depending on our DNA, and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sensitivity to one particular bitter compound varies widely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In some parts of Asia, South America and Africa, as much as 85% of native populations are highly sensitive tasters. Ethnic Europeans sit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scale. On top of that, the way people perceive certain flavors is programmed according to how people usually consume them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s. For instance, traditional European 12 is all about pairing foods that share flavors, but a 2011 study found that Asian cooking does the opposite and avoids combining similar flavors. Furthermore, people’s food preferences have also been altered to a certain extent by globalization. As the world shrinks, regional preferences will surely be subject to increasing 13 . On the one hand, you can see Italians shunning their local vino in favor of American-style beer. On the other hand, multinational fast-food corporations adapt their existing products just enough to 14 consumers’ tastes in various regional markets. For example, in China in addition to spicy chicken, KFC’s menus offer rice dishes, soy milk drinks, egg tarts, fried dough sticks, wraps with local sauces, and fish and shrimp burgers on fresh buns. So, are people’s food preferences 15 or learned? It turns out that it might just be a little bit of both. Behind any individual’s food choices hides a mix of biological, geographical and global influences. 

11. (A) hold off (B) frame up (C) bind with (D) account for 

12. (A) ambivalence (B) circumlocution (C) encumbrance (D) gastronomy

13. (A) veracity (B) dilution (C) symmetry (D) rapture

14. (A) hinge on (B) abound with (C) border on (D) pander to

15. (A) inherited (B) engrossed (C) heralded (D) debilitated

IV. Discourse (5 題,每題 2 分,共 10 分) 
Teaching students about the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 is not as easy as you might expect. The war has been fast-moving, heartbreaking, and difficult to process. Not only that,  16 Even so, Professor Jay and Professor Buterbaugh of the Political Science Department at Southern Connecticut State University offer some advice on teaching about the Russia–Ukraine war more effectively. 

Their first suggestion is for educators to approach the Ukraine war as learners. Teachers do not necessarily have to be scholars or researchers of Russia’s invasion of Ukraine to effectively teach it. Instead, they should frame themselves as learners who utilize their experiences of being learners transparently and as a form of modeling. Gradually, 17 

Another suggestion is that 18 As an instructor, it can also be an appropriate approach to guide students to explore media literacy and critical thinking by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analyze statements from both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and Ukrainian President Volodymyr Zelensky. The students can see the value in being skeptical of both nations’ accounts. This is a good case study to teach not merely critical thinking, but also how to examine valid evidence. 

In addition to the aforementioned ideas, Jay and Buterbaugh also remind us to be on the alert for any sign of misinterpretation or misinformation when it comes to assisting students in making sense of the war. For one, we are expected to use analogies, although it is imperative to not oversimply complex issues. Comparing this war to other events in our history curriculum can be a powerful teaching tool. This type of approach can deepen students’ knowledge of both events. Yet, 19 Another teaching pedagogy we ought to beware of is that when teaching about the war in Ukraine, educators should make sure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Russian leadership and the general populace. A great number of nations have clearly sided with Ukraine. Over time, 20 Consequently, instructors should supervise discussions to step in before students start demonizing Russians. 

 In brief, addressing the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 is an opportunity for learning and discussion on a number of topics in class. Nevertheless, there are some do’s and don’ts we as educators shoul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A) Russia and Ukraine’s competing narratives should be closely scrutinized. 
(B) that is likely to trigger anti-Russian sentiment, causing students to stereotype all Russians as invaders, and treat all Russians as culpable.
(C) we should be careful to teach students not to generalize the comparisons of all historic events; otherwise, their bias or prejudice may come into play. 
(D) numerous educators lack sufficient knowledge about the complicated geopolitic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to the conflict. 
(E) with this mindset, they can realize that their goal as teachers is not to impart knowledge about the conflict, but to facilitate students’ inquiry as they learn more about it. 


貳、非選擇題:佔60分(共3題,每題20分)
1. The Blueprint for Developing Taiwan into a Bilingual Nation by 2030 was drafted by National Development Council with an aim of “raising the people’s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enhancing Taiwan’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sponsored 50 high schools as “benchmark” bilingual institutions.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English teachers are expected to teach English through English (TETE) and work with other subject teachers to support CLIL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共 20 分) 

(1) What challenges do you think you will be facing while assum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TETE and supporting bilingual education under the bilingual nation policy? (10 分) 

(2) How will you address such challenges? (10 分) 

 

2. Test Design: Please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below to design three integrated reading tasks suitable for the new 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 (新型學測混合題型). (共 20 分) 
(1) These integrated reading tasks can be designed to test a wide range of reading skills. These include understanding discourse, organizing ideas, analyzing logical arguments, making inferences, giving evidence,recognizing writers' opinions, attitudes and purpose, etc. (10 分) 

(2) Please use at least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questions for these integrated reading tasks, including multiple-choice, matching, ordering, fill-in-the-blank, table/chart/organizer completion, short-answer questions, true-false questions, and so on. Answer keys need to be provided. (10 分) 

 

  Today, Gapminder launches a new free educational service called theWorldview 
  Upgrader, which will help people and organizations realize their ignorance and rid themselves of common misconceptions. 
  For many years, Gapminder has tested the public knowledge and identified systematic misconceptions about global trends and proportions and invented different tools to fight these misconceptions. Today, we are releasing this groundbreaking new online service in which users can test themselves and replace misconceptions with updated facts.
  The format is simple: ABC questions about global trends and proportions. All questions have been carefully selected based on the strict criteria that most people answer them wrongly. As we disclosed in our latest stud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isconceptions Study 2020),these fact questions capture widespread misconceptions about global trends and proportions that most people suffer from. The sum of which adds up to a completely wrong worldview. 
  With this new service, users can test their preconceived ideas about important global trends that almost everyone is wrong about. If they learn the fact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correctly, they can get a certificate that proves they have upgraded their worldview. The initial test contains global questions across all the subjects of the U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Gapminder’s goal is to make it easier for people to quickly rid themselves of misconceptions. As the world keeps changing, the facts change,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updated and new ones will be added. The Worldview Upgrader will provide a simple way to upgrade people’s worldview. 
Ola Rosling, co-founder of Gapminder, said: 
  “Together with my father Hans Rosling, I gave a TED-talk in 2014 (“How not to be ignorant about the world”) where I described my vision to capture and dismantle systematic misconceptions. After years of hard work, today it becomes reality and I am super excited about this!”
  “Many people rely on the media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but it mostly focuses on exceptional and temporary events and, because of that, it can’t be expected to give people a good picture of big proportions and the slow changing trends. But in a globalized world, everyone needs a worldview that is based on data, and it needs to keep upgrading as the world changes. The staff in companies, school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are currently wrong about the state of the world, often because they have facts that were true more than forty years ago. 
  The Worldview Upgrader helps people and organizations quickly rid themselves of the most common misconceptions. Fortunately, the misconceptions are systematic, so we realized we could build a systematic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I’m convinced this will lead to better decisions for positive change, and I know my father would have loved it.”
  In the first version launched today, there’s one global test with one question for each of the UN Goals. Over the next couple of months we will roll out hundreds of new test questions about all aspects of global development that most people are wrong about. 
  The service is free to use. All you need is an internet connection. We hope that journalis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politicians, business leaders and staff, will test themselves and realize what they are wrong about. 
  In the coming months, we will also announce our plans to help educate organizations to use the service and get certificates that prove their staff have an upgraded worldview

 

3. In the second semester of the 12th grade, a majority of students in Taiwan are required to take such elective courses as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nd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高三下英語文科「加深加廣」選修課程:英語聽講練習及英文閱讀與寫作). 
They are the courses in which the students do not have any standard textbooks or materials, nor do they need to take any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gain. Imagine that you are going to teach 12th graders these elective courses in their last semester (12 weeks), and you need to match the needs of the learners and their learning process. Your task is to design an effective learner-centered syllabus using the following template and fill in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two courses. (20 分) (請將這兩門課程合併寫成一份課程綱要) 

image

image

參考答案

 

image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