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選擇題(共40分)
一、單選題(每題1.5分,共24分)


 1. 關於下列「 」中的字義,請選出前後相同的選項:
(A)「重」以改隸之際/添酒迴燈「重」開宴
(B)當仁,不「讓」於師/揖「讓」而升,下而飲
(C)庭中始為籬,「已」為牆/輕舟「已」過萬重山
(D)「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2. 下列「 」內的字,讀音完全不同的是:
(A)萬瓦如「甃」/捉襟見「肘」/「籀」文顏字
(B)惹禍招「愆」/「搴」旗斬將/麥隴朝「雊」
(C)比屋連「甍」/「甿」隸之人/「懵」懂心亂
(D)「羝」羊觸藩/天神地「祇」/在水之「坻」。

 

 

 3. 關於《詩經.桃夭》一詩,學者鄭毓瑜認為:「灼灼」描寫了桃花的美盛,卻又不止於桃花,而是聯繫到『少而色盛』之女子,進一步再由這壯盛之『年』與婚嫁之『時』相連結,最後歸於『宜其室家』的夫婦之理。」(改寫自鄭毓瑜〈類與物〉)請選出下列「 」中的詞語,使用了相似手法的選項:
(A)「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B)「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遊 
(C)「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D)「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不涉卬否,卬須我友。

 

 

4. 「對面著筆」是一種詩詞中表現主題的特殊技巧,即為「以對方寫自身」。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杜甫此處即是用此技巧,不正面寫自己對月懷人之情,而從對面著筆,寫妻子對月懷念自己,使自己懷人的愁思顯得具體而深切。下列各詞句亦運用此種表現技巧的選項是:
(A)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欄杆。想君思我衾錦寒。
(B)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惟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
(C)惆悵經年別謝娘,月窗花院好風光。此時相望最情傷。
(D)露白蟾明又到秋,佳期幽會兩悠悠。夢牽情役幾時休。

 

 

 5. 《孫子兵法》:「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請選出下列《老子》可與之呼應的文句:
(A)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B)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D)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6. 黃春明〈戰士,乾杯!〉:「當我的意志力快給酒性擊潰之前,那些影像顯得更為突出。」這段文字中以「擊潰」將「意志力」形象化,為轉化中的「形象化」修辭。下列文句,亦屬於「形象化」修辭的是:
(A)天,和雲,和山的倒影,靜靜地躺在注滿了水的田隴裡
(B)我原來一週至少上傳統市場一回,疫中頻率相同,只稍微收斂平時隨遇隨買的任性
(C)災異解構所有知識與常規,溢出疆界,超過所有歷史的總和
(D)老成凋謝,莫可諮詢。

 

 7. 以下是一首順序錯置的現代詩,請將(甲)(乙)(丙)(丁)做正確的重組:正確的順序是:

羅毓嘉〈教育〉
多半時候他們只是講話/但從未聆聽你的擔憂,廣袤之海上
(甲)決定軟弱與堅毅
又該如何踩過政府
肅穆的圍牆 拆解廣場上的每一只耳朵
他們不曾教你說話。或許是
你說話時——不覺用上了他們的嗓子
聲腔冷靜,音調清晰
且還有頓挫的語氣

 

(乙)未來的航道有一場暴風雨將摧毀風帆
多半時候他們不指認萬物

 

(丙)遮蔽邏輯的斷裂歷史的缺頁
一種解答。他們不願教你
在不同的季節裡你能守候不同的失去。比如說
在校園裡失去了一個人在深秋的夜晚
你能決定愛與不愛——

 

(丁)他們說:凡事間僅有一種正確
有類似的重量

(A)乙丙丁甲
(B)甲乙丙丁
(C)丁丙甲乙
(D)丙丁乙甲。

 

 

 8. 王士禎〈詹懋舉以工為師〉
萬曆末,詹懋舉者,守潁州。偶召木工,詹適彈琴,工立戶外,矯首畫指,若議其善否者。呼問之曰:『頗善此乎?』曰:『然。』使之彈,工即鼓前曲一過,甚妙。詹大驚異,詰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見一老人,貿薪入城,擔頭常囊此,因請觀之,聞其彈,心復悅之,遂受學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貽,今以獻公。』果良琴也。詹乃從之學,一時琴師莫能及。

論及的學習態度,與下列何選項相呼應?
(A)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
(B)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C)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D)棹舟,則必折篙破舷碎鷁而後止:漁釣,則必枯泉汩泥盡魚而後止。



閱讀下文後,回答9-10題

顧若璞〈臥月軒稿自序〉
嘗讀詩,知婦女之職,惟酒食是議耳,其敢弄筆墨以與文士爭長乎!然物有不平則鳴,自古在
昔,如班、左諸淑媛,頗著文章自娛,則彤管與箴管並陳,或亦非分外事也。璞也不才,少不
若於母訓,笄而執箕帚名門,所懼增羞父母,酒漿組紝,勤不告勞,數十年如一日矣。


 9. 下列關於本文的說明,何者正確:
(A)作者以韓愈「不平則鳴」之語,說明創作動機古今皆同
(B)文中提到的「班、左」為以詠史詩聞名文壇的班固、左思
(C)彤管為「針」;箴管為「筆」,在此並列用以表示才德兼備
(D)文中的「笄、箕、帚、酒漿組紝」,皆為作者從事的婦職項目。

 

 10. 將本文與張李德和〈畫菊自序〉共讀,下列何者說明正確:
(A)「人為萬物之靈,志有萬端之異」同於「其敢弄筆墨以與文士爭長乎」
(B)「此皆不墮聰明,而有志者竟成也」近於「知婦女之職,惟酒食是議耳」
(C)「余因停機教子之餘,調藥助夫之暇」的自我實現近於「頗著文章自娛」
(D)「率意而鴉塗,莫自知其鳩拙云爾」是因未聽從慈訓,「懼增羞父母」。

 

閱讀下文後,回答 11-12 題

錢謙益〈震川先生小傳〉 
熙甫為文,原本六經,而好太史公書,能得其風神脈理。其於八大家,自謂可肩隨歐、曾,臨
川則不難抗行。其於詩,似無意求工,滔滔自運,要非流俗可及也。當是時,王弇州(王世貞)
踵二李之後,主盟文壇,聲華烜赫,奔走四海。熙甫二老舉子,獨抱遺經於荒江虛市之間,樹
牙頰相搘柱,不少下。嘗為人文序,詆排俗學,以為苟得一二妄庸人為之巨子。弇州聞之,曰:
「妄則有之,庸則未敢聞命。」熙甫曰:「惟妄,故庸。未有妄而不庸者也。」 

 

 11. 根據上述資料,請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A)歸有光為唐宋派大家,為文尊唐宋而貶秦漢,以此別於擬古派的創作主張
(B)當時歸有光的聲望不及王世貞,是因家境貧困,加以講學地點偏僻,遠離文壇中心
(C)在唐宋八大家中,歸有光自認文章可趨近歐陽脩、曾鞏的成就,但難以勝過王安石
(D)對於王世貞的文壇地位,歸有光不以為然,並指出王世貞的妄大,是其最主要的缺失。

 

12. 根據錢謙益的評述,請選出何者最可能為歸有光的詩作:
(A)孤城吹角罷黃昏,歸馬蕭蕭向驛門。衰柳更添霜後色,殘流初耗雨餘痕。
(B)新調錦瑟爭傳譜,巧制羅囊別貯香。衣以鳳翎分縫織,帶將蛇角遍軿裝。
(C)江鄉卜築又城皞,春去秋來似雁臣。總是寂寥揚子宅,如何更有問奇人。
(D)舞樓春去空殘日,月榭香飄不見人。欲覓梨雲仙夢遠,坐臨芳沼獨傷神。



閱讀下文後,回答13-14題

歐陽脩〈朋黨論〉
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財貨也。當其同利之時,
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
能自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
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
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13. 下列哪一個「字」不符合作者對「小人之朋」的描述:
(A)暫
(B)偽
(C)利
(D)益。
( D ) 14. 對於本文的解讀,正確的選項是:
(A)作者認為「小人無朋」是因利益相左、財貨相爭,故無法為朋
(B)作者稱小人之朋為「偽」,是因其建立的方式非正統且不合法
(C)君子之朋能「守道義、行忠信、惜名節」的前提是「同利」
(D)「同道而相益」、「同心而共濟」的「相」、「共」二字可抽換。

 

 

閱讀下文後,回答15-16題

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僕避師名久矣。往在京都,後學之士到僕門,日或數十人,僕不敢虛其來意,有長必出之,有
不至必惎之。雖若是,當時無師弟子之說。其所不樂為者,非以師為非,弟子為罪也。有兩事,
故不能;自視以為不足為,一也;世久無師弟子,決為之,且見非,且見罪,懼而不為,二也。


 15. 下列關於本文字詞的說明,何者正確:
(A)「避師名」三字,詞性依序為「動詞─名詞─名詞」
(B)「惎」,為从「心」「其」聲的形聲字,故音ㄑㄧˊ
(C)「非以師為非」的「非」字皆可作為「繫語」使用
(D)「且見非,且見罪」的「見」字帶出連續被動語意。

 

 16. 下列關於本文的說明,何者正確:
(A)從「有不至必惎之」可看出作者避的是師之「實」,而非師之「名」
(B)「當時無師弟子之說」可與韓愈〈師說〉:「群聚而笑之」相互補充
(C)作者認為師生關係一經確立,則「弟子為罪也」,故堅決不犯時律
(D)作者不願為師的原因,來自「學生準備不足」與「懼世訾議」二者。



二、複選題(每題2分,共16分,全對才給分)


 17. 依據下文,關於「被動句」的敘述,適當的是:

現代漢語的被動句,常以「被」加在動詞前,如「被騙」;或是用「被」把施動者(動作的發出者)引出加於動詞前,如「被人騙」。文言的被動句,可將「見」加在動詞前,如〈漁父〉:「是以見放」;也可用「於」引出施動者,如〈赤壁賦〉: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也可「見」和「於」兼用,如「蔡澤見逐於趙」,意謂蔡澤被趙國趕走。可見,「見」在動詞前只能表被動,若要引出施動者,動詞之後還需有「於」。此外,也可用「為」引出施動者後,再加上動詞,如「為天下笑」;或是將施動者省略,如「使身死而為刑戮」;也可「為」和「所」合成表被動,如〈晚遊六橋待月記〉:「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這種「為……所」式,也可將「為」後的施動者省略,如〈鴻門宴〉:「若屬皆且為所虜」。


(A)用「被」表被動,施動者的位置無論在動詞前或後皆可
(B)「見」和「為」表被動,都可直接將施動者加在動詞前
(C)文言被動如施動者出現在動詞後,可以用「於」字引出
(D)「為」後的施動者若省略,只能出現在「為……所」式
(E)「為」和「被」出現在被動句,施動者可出現也可省略。

 

 

18. 下列有關經典或文學常識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詩經從性質上分,有風、雅、頌三類;從作法上分,有賦、比、興三種,合稱「六義」
(B)漢代的詩有樂府和古詩,二者原本都配樂可歌,後來與音樂的關係疏離,變成單純創作、閱讀的作品
(C)《春秋》編年紀事,《左傳》亦編年紀事,《史記》為紀傳體,《漢書》亦紀傳體,後代正史都用紀傳體
(D)「志怪」為魏晉六朝小說的重要特徵,至後代猶有繼承者,如《聊齋誌異》即其中非常著名的代表作
(E)《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談舉止的重要著作,展現孔子的思想、情懷、人生態度及其與學生的互動情形。漢代獨尊儒術,《論語》被尊為經典,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

 

 

 19. 下列關於各時期詞家的敘述,請選出正確的選項:
(A)韋莊:後蜀花間詞人之一,然風格疏淡秀雅,開宋代婉約先聲
(B)馮延巳:南唐詞人代表,風格剛正俊逸,影響宋初范仲淹疏闊詞風
(C)姜夔:作詞主張清空,善於審音創調、雕琢字句,為南宋格律詞人代表
(D)晏殊:身處政要,詞作典雅華美,多富貴宴飲之作,風格近似南唐詞人。


 

 20. 韓非子集法家之大成,其論文辭犀利,結構嚴密,善於說理。請選出下列最可能為韓非子論述的選項:
(A)臣聞千乘之君無備,必有百乘之臣在其側,以徙其民而傾其國;萬乘之君無備,必有千乘之家在其側,以徙其威而傾其國。是以姦臣蕃息,主道衰亡
(B)正長既已具,天子發政於天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過則規諫之,下有善則傍薦之。」
(C)人有福則富貴至,富貴至則衣食美,衣食美則驕心生,驕心生則行邪僻而動棄理,行邪僻則身死夭,動棄理則無成功。夫內有死夭之難,而外無成功之名者,大禍也
(D)凡姦人之所以起者,以上之不貴義,不敬義也。夫義者,所以限禁人之為惡與姦者也。今上不貴義,不敬義,如是,則天下之人百姓,皆有棄義之志,而有趨姦之心矣,此姦人之所以起也。

 

 

 21. 若要避免重蹈商王覆轍,請選出〈諫太宗十思疏〉中可相對應的選項: 

《尚書‧泰誓上》
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災下民。沈湎冒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
宮室、臺榭、陂池、侈服,以殘害于爾萬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婦。

 

(A)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B)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C)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D)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22. 請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陶庵夢憶》
竹與漆與銅與窯,賤工也。嘉興之臘竹、王二之漆竹、蘇州姜華雨之籋箓竹,嘉興
洪漆之漆,張銅之銅,徽州吳明官之窯,皆以竹與漆與銅與窯名家起家,而其人且
與縉紳先生列坐抗禮焉。則天下何物不足以貴人,特人自賤之耳。


(A)此篇的題目可能為「諸工」,而由記錄內容來看,具有顯著的地域性
(B)對於這些工藝者恃才而驕、自認能與仕紳比肩的行為,作者十分不以為然
(C)文中所提到的地名分別有嘉興、蘇州與徽州,其中嘉興同時有名竹、名漆與名銅
(D)文中共陳述了兩組工藝活動:竹與漆為一組,而銅與窯為一組,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23. 《說苑‧建本》有段文字,可與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相互呼應,閱讀下文後選出說明正確的選項:

虞君問盆成子曰:「今工者久而巧,色者老而衰。今人不及壯之時,益積心技之術,
以備將衰之色。色者必盡乎老之前,知謀無以異乎幼之時。可好色,彬彬乎且盡,
洋洋乎安託無能之軀哉?故有技者不累身而未嘗滅,而色不得以常茂。」


(A)本文肯定累積「心技之術」的必要,因「色者老而衰」,不可憑恃
(B)本文與〈琵琶行〉皆有「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的今昔對比
(C)「色者必盡乎老之前」可視為琵琶女後來「委身為賈人婦」的主因
(D)白居易「闇問彈者」是為找出「久而巧」的「工者」,而非「色者」。



24. 張愛玲曾言:「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
來。……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涼,那是因為思想背景裡有這惘惘的威脅。」下列哪
些選項的境況,可與張氏所謂「惘惘的威脅」相互呼應:
(A)宋詞人因今年元夜「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而淚濕
(B)林黛玉因葬花嗟歎「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C)連橫認為「然則臺灣無史,豈非臺人之痛歟」而愈發儆惕
(D)洪棄生對鹿港發展「再經數年,則不可知之矣」而感怖心。

 

 

第二部分:綜合題(共60分)
一、字音字形測驗(每題1分,共12分)

 
1. 鮫「綃」:
2.「ㄕㄨ」蒲:
3.「楛」矢東來:
4.「搵」英雄淚:
5.「帨」彩增華:
6. 不「忮」於眾:
7.「ㄒㄧˊ」裘而來:
8.「ㄩˋ」官賣爵:
9. 治絲益「ㄈㄣˊ」:
10. 詰屈「ㄠˊ」牙:
11. 野有死「麕」:
12.「ㄐㄧㄣˋ」見天子:

 

 

 

二、翻譯(共8分) 


蘇軾〈賈誼論〉 
觀其過湘,爲賦以弔屈原,紆鬱憤悶,趯然有遠舉之志。其後卒以自傷哭泣,至於死絕,是亦不善處窮者也。夫謀之一不見用,安知終不復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殘至此。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餘而識不足也。

 

 

三、問答題(共10分) 
請閱讀以下兩則資料後回答問題:


甲、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性德〈浣溪紗.誰念西風獨自涼〉

乙、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閤子,且何謂閤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閤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歸有光〈項脊軒志〉
(1) 資料甲、乙的共同主題為何?(2 分) 
(2) 資料甲中的「賭書潑茶」運用了何人的典故?(2 分) 
(3) 請分析納蘭性德與歸有光二人在情感展現上有何異同之處。(6 分) 
※說明:答案需標明(1)(2)(3),並分列書寫 



四、教學設計(共15分) 


說明詩人渡也的現代詩作〈始得西山宴遊記〉於國文教學上的可能應用:
禮拜五第八節課
我和柳宗元帶著學生
始得西山宴遊記
蒼然暮色也來聽課
下午的沉悶
帶著坐在後面的學生
相枕以臥
臥而夢
我叫 35 號劉自強站起來
翻譯課文第一段
早與萬化冥合的他
惴慄地斫榛莽
焚茅茷
從西山趕回來
下課鈴響時
劉自強正好在這樣的句子中
完全清醒
覺而起
起而歸

 

五、國語文寫作設計(共15分)
閱讀甲、乙文後試出一題國寫情意長文題,須明列題目(3 分),並提供簡單的寫作引導(12 分):

 

甲、林婉瑜〈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
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非常完美,是一個從無到無的過程,從沒有擁有到沒有失去,沒有屬於所以不必割捨,沒有承諾所以無關毀棄,沒有靠近所以無所謂變得陌生,無涉真心所以免除傷心,所有原本會經歷的感受都事先遁入空門。

 

乙、《愛無能的世代》
有親密關係障礙的人,覺得難以建立與他人之間的聯繫,因為他們將一切過分理想化。他們對伴侶有過於具體的想法,這些想法沒有人能滿足,因為理想畢竟是幻想,不存在於現實生活裡。
對有親密關係障礙的人來說,要他們在關係中放棄任何東西很難。他們不願接受任何妥協,要有自己的自由空間,可以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實現自我。……「愛無能」的諸病徵恰可反映我們生長的環境體制下的新興價值觀:利己主義、毫不妥協的自我實現、以理想狀態出發的思考方式,亦即追求完美,還有不給予友誼與情感關係的承諾。

 

 

 

參考答案

選擇

BDCAB CABAC

DCDDD B

17.CE 18.ACD 19.ACD 20.AC 21.CD 22.AC 23.ACD 24.BD

填充

1.ㄒㄧㄠ  2.樗  3.ㄏㄨˋ  4.ㄨㄣˋ  5.ㄕㄨㄟˋ  6.ㄓˋ  7.裼  8鬻  9..棼  10.聱  11.ㄐㄩㄣ  12.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甘 的頭像
    阿甘

    阿甘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