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立臺中女子高級中等學校 111 學年度第一次教師甄選 國文科 試題
一、解釋名詞與名句填充:(20 分,每題 2 分,全對才給分。)
(一)解釋名詞

1. 攤破:

2. 興趣說:

3. 大河小說:

4. 風車詩社:

5. 人道敏政,地道敏樹:

 

(二)名句填充
1. 蓋( );有龍淵之利,乃可以議於斷割。

2.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各抱地勢,勾心鬬角。

3.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

4.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 )

5. 你道( ),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

二、莊子是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的重要主張是什麼?請分項陳述。 (16 分)

三、元雜劇與明傳奇除所用音樂、語言不同外,體制上、平仄用韻上亦有不同之處。請說明元雜劇與明傳
奇在體制上、平仄用韻上之差異以及各自代表的曲家、作品。請直接作答於答案卷第三頁之表格中。
(12 分,前 8 題每題 1 分,後 2 題每題 2 分。)
image
image

四、文學評論與內容解析(24 分。共 4 小題,每一小題 6 分。)

1. 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宋初文詠,體有因革: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競也。」
(1) 請以流暢白話文翻譯明詩篇
(2) 請闡明作者提出「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之意為何?

 

2. 請閱讀以下兩文,分別說明袁宏道與蘇轍對寫作文章的觀點和看法:
良久月上,枕澗聲而臥。一客以文相質,余曰:「試扣諸泉。」又問,余曰:「試扣諸澗。」客以為戲。余告之曰:「夫文以蓄入,以氣出者也。今夫泉,淵然黛,泓然靜者,其蓄也。及其觸石而行,則虹飛龍矯,曳而為練,匯而為輪,絡而為紳,激而為霆。故夫水之變,至於幻怪翕忽,無所不有者,氣為之也。」
(袁宏道 〈開先寺至黃嚴寺觀瀑記〉)

「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此二子者,豈嘗執筆學爲如此之文哉?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蘇轍 〈上樞密韓太尉書〉)


(1)句讀:請將下列段落加上標點
且夫思有利鈍時有通塞沐則心覆且或反常神之方昏再三愈黷是以吐納文藝務在節宣清和其心調暢其氣煩而即舍勿使壅滯意得則舒懷以命筆理伏則投筆以卷懷逍遙以針勞談笑以藥倦常弄閑于才賈餘于文勇使刃發如新腠理無滯雖非胎息之萬術斯亦衛氣之一方也 (《文心雕龍》)

 

(2)判讀:請根據上文中作者對文學創作的觀點,判斷下列何者與其契合,並寫出判斷依據:
甲、爲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
乙、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上言陳堯舜,下言引龍夔。言詞多感激,文字少葳蕤
丙、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
丁、始欲著「推」字,又欲做「敲」字,煉之未定,遂於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

 唐大曆中,有崔生者,其父為顯僚,與蓋天之勳臣一品者熟。生是時為千牛,其父使往省一品疾。生少年,容貌如玉,性稟孤介,舉止安詳,發言清雅。一品命妓軸簾,召生入室。生拜傳父命,一品忻然慕愛,命坐與語。時三妓人,豔皆絶代,居前以金甌貯緋桃而擘之,沃以甘酪而進。一品遂命衣紅綃妓者,擎一甌與生食。生少年赧妓輩,終不食。一品命紅綃妓以匙而進之,生不得已而食,妓哂之。遂告辭而去。一品曰:「郎君閒暇,必須一相訪,無閒老夫也。」命紅綃送出院。時生回顧,妓立三指,又反掌者三,然後指胸前小鏡子,云:「記取。」餘更無言。 生歸,達一品意,返學院,神迷意奪,語減容沮,怳然凝思,日不暇食,但吟詩曰: 誤到蓬山頂上遊,明璫玉女動星眸。 朱扉半掩深宮月,應照瓊芝雪豔愁。 (《太平廣記.崑崙奴》)

(1) 崔生所吟之詩為何意?

 

(2)「時生回顧,妓立三指,又反掌者三,然後指胸前小鏡子」請問紅綃妓之隱語為何?

五、請閱讀以下資料,說明春秋三傳如何評述「鄭伯克段于鄢」?三者的差異何在? (16 分)
《春秋經》:
「魯隱公五年,鄭伯克段於鄢。」
《左傳》:
「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公羊傳》:
「克之者何?殺之也。殺之,則曷為謂之克?大鄭伯之惡也。曷為大鄭伯之惡?母欲立之,己殺之,如勿與而已矣。段者何?鄭伯之弟也。何以不稱弟?當國也。其地何?當國也。齊人殺無知,何以不地?在內也。在內,雖當國,不地也。不當國,雖在外,亦不地也。」
《穀梁傳》: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殺也。何以不言殺?見段之有徒眾也。段,鄭伯弟也。何以知其為弟也?殺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段,弟也,而弗謂弟;公子也,而弗謂公子。貶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賤段而甚鄭伯也。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於鄢,遠也,猶曰取之其母之懷之云爾,甚之也。然則為鄭伯者,宜奈何?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

 

六、根據下列文本,請設計一組混合題組,包含兩題單選與一題非選擇,其中須有題目、配分、解析,非選擇題須有評分標準。(12 分)

甲、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爲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

 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爲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乙、 (孟子)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齊宣)王笑而不言。曰:「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煖不足於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於目與?聲音不足聽於耳與?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
曰:「否。吾不為是也。」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
而求魚也。」
 王曰:「若是其甚與?」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曰:「可得聞與?」曰:「鄒人與楚人戰,則王以為孰勝?」曰:「楚人勝。」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彊。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於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塗,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其若是,孰能禦之?」
 王曰:「吾惛,不能進於是矣。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孟子‧梁惠王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甘 的頭像
    阿甘

    阿甘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