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通常是我們做事的準則,也是社會的真理,但我們人真的理性嗎?不太見得,我們會做出超乎常理的決定,違背社會價值觀,但有時又會看事物看的很科學,這本書最有趣的方式,是利用很多實驗且輕鬆的口吻,帶給我們對於新里程面的分析,裏頭有趣的是為何醜男會配美女,而我們卻又如何選擇呢?這打破我們思維,讓我進一步了解各個的不同吧~

 

1.不理性的力量    推薦指數

image

引用至封面

博客來--不理性的力量 訂閱購買



書評

這本書是行為經濟學教授Dan Ariely所著,另一本為《誰說人是理性的?》,主要也是探討人性的本質,也有多有趣的概念,歡迎大家去查詢購買

這本書採實際科學研究的方式,探討人在許多情況下,其實會做出「不理性」的決策,而很多還和普羅大眾原本所相信的不同,看完可以更了解人性,檢視自己以及面對他人時,更能知道如何與「不理性」的人(包含自己)相處。


列舉書中提出的重點

1.當承諾的獎賞太多時,人們績效反而更差

因為人們會分心去想像取得獎賞的結果,往往會事務更差,書中很有趣的是,當我們給10塊100塊甚至是10000塊,會不會讓績效更好

有趣的是書中做完實驗時得到了結論

當我們使用機械式的工作(好比一直按按鈕或是敲鐵鎚),這些給越多強,他會就會越賣力

但如果我們給非機械式的活動(好比動腦,複雜動作)往往獎賞越多時,你的績效反而會呈現下降甚至比給極低的績效還要更差

這也就是為甚麼我們在公司裏面,獎金反而不是提供績效最好的手段

2.工作的意義:

不喜歡不勞而獲的事,實驗中實驗老鼠和其他動物擁有(1)不勞而穫跟(2)要努力才能得到食物的機制他們會選擇哪一種 ,很意外的事,竟然都選擇有要努力的工具(只有貓例外),而間接用在人身上可以發現,我們追求自己感到有意義的工作,而非不勞而獲的感覺(這裡文中有作了一個實驗:把工作完的成品破壞跟留下,那他都得到獎賞,比較看看哪一個成效越好),結果顯而易見,我們一直追求自己感覺有意義的事物,而非渾渾噩噩的得到獎賞的事物。

3.IKEA效應:

對自己的創造出來的東西感到驕傲 ,

我們可以在商店看到,有些東西只有做到一半,或是只有賣木頭或是零件,教你回去組裝,明明很蠢,卻有很多人做?

原因為何?因為當自己做完時,你會有一種歸屬感,這是獨一無二的無法用其他東西相比擬

因此在愛情上,我們也常常用一招"欲情故縱"

就是讓對方感覺他是自己靠努力得到的,他會更愛不釋手XD

4.有仇必報我們不惜一切代價來懲罰別人的背叛

有科學家利用正子的斷層造影發現,報復別人與腦中的"紋狀體"有關,

而這正是腦中"腦中獎賞經驗的部分.換句話說,懲罰別人會讓我們帶來愉悅感,而懲罰越高,愉悅感就越高

因此很多人被陷害了,往往不顧一切也要毀了對手,即使自己一無所有

5.適應力

中大獎一年後竟然跟沒中大獎相同,車禍一年後與沒車禍的相同

人擁有很高的適應力,會對於感覺有衰退的能力,因此失戀可以用時間平復,中獎感覺也是,也因為這樣,我們有更高適應能力可以去挑戰新事物

6.醜男悲歌:

探討的很透徹:首先他先研究長著醜跟美審美觀是否一樣,第二是研究如果美女選不到帥哥的情況下會如何作選擇

(1).改變審美觀 (2).重新考慮交往條件跟特質 (3).打死不從

7.同理心與情緒:

影響人數越少,反而金援的數字越少,例如卡翠娜颱風與911事件金援2500~3000百萬美元,而愛滋病與瘧疾則才捐贈0~1000百萬美元 

8.情緒對決策的影響

人們在情緒中所做的決策(無論是生氣或是狂喜),往往是不理性的。但在情緒退卻時,人們潛意識卻會「合理化」這個決定,進而內化為自己的決策模式,最後就會讓在情緒中的決策變成慣性的決策模式。
*這一點是我看到覺得最可怕的一點,認為這也是多數人會犯下的錯誤,不要在生氣及太開心時做決定!

9.沉沒成本及直覺經驗

人們常常會因為過去付出的沉沒成本、對損失的厭惡,而無法做出理性的決定。
此外有時過去大眾認為是對的直覺與經驗也會造成人們的認知偏誤,失去客觀理性的判斷能力。(如日心說、燃素說)

 


下列也有關於推薦書單給各位

若你喜歡我們的評論與解析,也歡迎按讚分享,你的推薦是我們進步的原動力~

書評連結--阿甘 --2020推薦書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甘 的頭像
    阿甘

    阿甘

    阿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